第二十三章 听潮台(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思春、李若雨。



        李若雨是李运带来的,而陈思春是李若雨的蜜友,听闻有如此好事,自然是无论如何也要跟过来的,更何况,这听潮台就是她陈家的产业之一,作为东道主,她觉得是责无旁贷。



        李运一看到她,心中就有发虚,脑海中浮现出那天晚上的情景,竟是不敢直视。



        陈思春则是脸如红霞,眼含桃花,时不时地瞄上李运一眼。



        酒过数巡,杜青书道:“听潮城自古以来就有凤凰之,如今陈家这听潮台如此恢弘,怕是真的要把凤凰也引过来了!”



        “哈哈!杜先生此言,真是深合我心啊!”



        一声大笑,外面走进来一名高大威猛的虬髯男子,正是陈家家主陈刚霸。



        众人见他到来,马上起身作揖问好。



        “各位贵客来临,在下自当作东,请各位开怀畅饮,不醉不归!”陈刚霸豪爽地道。



        作为听潮城首屈一指的陈家家主,他自有一番气度。而听闻听潮学院院长杨维忠到来,此等重量级人物,怎能不来相见



        “多谢陈兄!这听潮台巧夺天工,是我听潮城南部一处地标,也不知陈兄是怎么把它打造出来的,实在是让我等钦佩啊。”杜青书道。



        “杜兄不知,建造这听潮台也是机缘巧合,多年前我从西戎偶得一份旧图纸,后找能人询问,才得知竟然是一份楼台的建筑样图。样图中所描绘的建成效果实在令人动心,因此,我才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了近五年的时间,才在去年落成。”



        “原来如此。听西戎多能工巧匠奇人,想不到陈兄竟是从中受益。”杜青书头道。



        “运气,运气!”陈刚霸得意地道。



        旁边的石云端起酒杯,大声道:“也幸亏我听潮城有陈兄这样大气魄之人,才有可能让一份图纸变成一座实实在在的惊世建筑,来,陈兄,我敬你一杯!”



        石云一饮而尽。



        “好!石兄海量,我敬大家,干了!”陈刚霸也是一饮而尽。



        杜青书跟着也与陈刚霸对饮了一杯,借着酒劲道:“如此美景,如此高台,如此好酒,怎能没有好诗!”



        “不错不错!不如请杜大先生就我这听潮台题上一首诗如何我必定将它镌刻在此处,让来访的人都能看到!”陈刚霸兴奋地道。



        “你…到写诗,现场就有一位大诗人,你不请他,反来请我做什么”杜青书大声道。



        “啊…你看我一喝酒,这脑袋就犯糊涂了!李公子,今日恰逢其会,还请题诗一首如何”陈刚霸转向李运,笑问道。



        “好啊好啊,李公子,你就为我父亲这听潮台题首诗吧!”陈思春眼睛发光,趁机靠上前去,拉着李运的手娇笑道。



        陈刚霸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大笑道:“春,赶紧为李公子备好绢帛笔墨,迟了罚酒!”



        “你!哼,去就去!”陈思春气嘟嘟地走了出去。



        “在座各位前辈在此,子怎敢随便题诗,还是请哪位前辈出手吧!”李运赶紧道。



        “李公子,你就不要谦让了,有你在此,还有谁敢他会写诗”杨维忠马上道。



        “不错不错,只有你的诗名,才配得上陈兄这听潮台,到时诗名与台名交相辉映,恰是一桩美事!”杜青书附和道。



        石云与陈刚霸更是二话不,马上开始让人腾出位置,等陈思春拿来文房四宝后立刻布置好,静等李运写诗。



        李运看这势头,自己连推辞的机会也没有了,只好头,心中急速找着诗歌。



        寻思片刻,找到一首应景好诗,于是提起毛笔,醮满墨汁,开始挥毫。



        登听潮台



        听潮台上听潮游,潮去台喑江自流。



        故宫花草埋幽径,历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帝都不见使人愁。



        “好诗,好诗啊!此诗不仅如此工整,而且借景抒情,贯穿古今。想来定是为乃父被贬离帝都而抒发郁郁之情,真是惊世之作!”



        杜青书眼睛紧紧盯着诗文,口里不停地赞叹着。



        “天哪,李公子之诗无一首不是精品,每一首都是如此的震撼人心!每一首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杨维忠慨叹道。



        陈刚霸与石云虽然对诗歌研究不是那么深入,但从这两位听潮城的大儒口中,自然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绝世好诗,也是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陈思春与李若雨自然是惊呆了,念着这首诗,不知不觉间就陷入痴迷状态。



        李运心中暗叹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