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咏梅无过太祖词(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古时候金指铜,石多指石刻、碑文。金石则常指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兼之有象征君子坚定、忠贞的心志,故而素来为文人雅士所青睐。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戴礼记》有云:“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从唐代以来金石考古渐渐受到文人雅士追捧,及宋景祐年,大儒欧阳修进士及第后大力考古金石,提倡证经补史,编写《新唐书》,撰作《新五代史》,由此形成了金石学。

        简而言之,金石学就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这场文会乃是以金石学为主,所谈尽是古文典藏,但主角儿是中间的青年文士。此人唤作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人。其父赵挺之,熙宁三年进士,元祐年初,官拜秘阁校理、监察御史,死后被追赠司徒,谥曰清宪。

        赵明诚乃是其第三子,少年时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入太学,后为官,娶了当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掌上明珠李清照,可谓是志得意满。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到道君皇帝(宋徽宗)即位,蔡京掌权,罢黜元祐党人子弟,赵明诚也备受牵连,被免去官职,遣回老家,自此便醉心于金石学,立下“尽识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困局年余,乃携带新婚妻子来济州探视于此为官的岳父打人。十余个济州学子场所欲言,更将赵明诚衬托的才高八斗,尽显名士风流。

        文会论酒,答不上者罚酒三杯,几轮下来,王伦不觉喝了十余杯。

        到了诗赋阶段,开篇以春为题,不一时众文士就做了十多首,其中以赵明诚的《行香子》和张文时的《一剪梅》被推为上佳。

        其一:《行香子》:柳绕李庄,风吹叶。倚得东风、酒兴徜徉。文会几许收春光,有桃红李白,小园芳。

        隐茅堂围墙,飏青旗。远远流水,过桥旁。乘兴纵论金石妙,醉琥香珀。阅尽春色莺儿啼,燕舞蝶忙,子行香。

        其二:《一剪梅》春来眉峰尽日颦,千缕清风,万点鸟啼。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春,坐也思春。

        李格非方点评罢,李清照接口道:“那句'行也思春,坐也思春',当改为'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更能体现春日相思之情。”

        众人纷纷抚掌赞许,都连说李大家世间奇才。

        老头李格非捻须而笑,然后道:“今日文会过半,本州学子相互砥砺,实乃一大快事也。老夫亦有件好事,你们一众小辈做个见证,彼此共勉。”

        “父亲有何好事要宣布,竟连女儿也不告知?”李清照好奇道。

        赵明诚和其他学子俱是疑惑,纷纷静下来,等待结果。

        李老头道:“王伦,上前来奉茶,从即日起,你便是老夫的关门弟子!”

        王伦闻声起立,辞别座位,端正态度,恭恭敬敬奉了杯茶,道:“学生拜见老师!”

        李格非接过茶盏,自若饮了口,向众人介绍道:“王伦秉性纯良,可堪造就,尔等日后可相互扶持。”

        “小弟王伦见过诸位世兄!”王伦面向个人行礼。

        “怎么会是他?”

        “这厮面目可憎,方才不曾认得半个金石古文,连一句诗也没做,怎配做李大学生的弟子?”

        “这不是上届的落地秀才王伦吗?他几时回来了?”

        且说济州都监张邦的儿子张文时平日多次拜会教谕李格非,就是想得到经学真传,考中进士。在这个君臣父子师生并列的年代,倘若能拜得当世大儒为师,再写上几篇文章,游学一番,然后去靠进士定是十拿九稳。

        谁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师竟然被王伦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截胡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张文时道:“未知王兄治何经典?”

        王伦知道此子不服,淡淡道:“不瞒张兄得知,小弟只是粗通论语,不比世兄性好清高,长于于迎送,能拜在李教谕门下,实因投缘耳!”

        张文时被气个半死道:“目今教谕收徒,以才学为先,只恐你未必有真本事。”

        王伦答道:“岂不闻‘半部论语亦治天下',张兄莫非要与我比试论语吗?请出题,小可应下便是。”他自付这段时间来将论语倒背如流,绝不惧对方刁难。

        宋初宰相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增长学识,其酷爱读仅只《论语》。后来宋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读书为何如此少。

        赵普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后进学子羡慕,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开始流传。

        张文时不好明着反对,又见王伦自信满满,就更不敢正面挑战,只好示意赵明诚帮忙。张文时同赵明诚乃是至交好友,往西在东京城两人乃是樊楼常客,同窗同娼,此次赵明诚来济州本就是要把好友引荐给岳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