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永平盛世(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李亭带着固始汗等人阔步来到巴图尔面前。

        李亭身旁不少人已经举着明晃晃的刀剑正对着他。

        巴图尔坐在草地上,身旁一片血污。

        他盔歪甲斜,身上沾着血污和杂草,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眼见李亭等人杀气腾腾的过来,他看着李亭的眼神,犹如耗子见到猫一般。

        当他见到对面正中那个年轻的高个子,一脸威严的正瞪着自己。

        他再也顾不得他的大汗身份,吓得急忙跪倒在草地之上,磕头如捣蒜一般。

        “陛下,臣无知冒犯陛下,再也不敢如此妄为!”

        这一次,巴图尔算是被李亭的大炮打的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有反抗之意,此刻更是求饶,以求活得一命。

        李亭向前迈了一步。

        “巴图尔,还要再战吗?”

        李亭喝问道。

        “不敢,臣再也不敢于天兵交战。”

        巴图尔说着话,声音都带着颤音。

        李亭再次问道:

        “巴图尔,从今之后,你的部落,就归朝廷处置,你可有话讲?”

        “但凭陛下发落,臣半句怨言都没有。”

        巴图尔磕头答道。

        李亭紧接这厉声喝问:

        “朕杀你的骑兵无数,拦阻你们归去,你可还有异心?”

        “臣只有一句话,但听陛下发落,绝无半点怨言。”

        巴图尔趴伏在地,头都不敢抬,紧张的说着。

        “好,既然如此,朕就饶你一命。

        不过,你以后再也不是部落首领,朕会另外选派部落首领。你以后也不必回到准噶尔部去。只要你再敢有一丝一毫不恭之举,朕依旧会取你的性命。”

        “谢陛下饶命!”

        巴图尔如释重负般,瘫倒在草地之上,再也不敢动弹。

        ……

        巴图尔投降,整个准噶尔部投降。后不到半个月,叶尔羌国派人向朝廷请降。

        至此,李亭已经彻底将西域之地,纳入自己的管辖。

        他下令在伊犁设置将军府,在此地屯兵,并命令南洋商社尽快在此开展商贸行动。

        此地要想长治久安,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能够将外来的威胁去除,能将当地一些不服之人彻底压服下去。

        更重要的长治久安,在于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这也是李亭要在此地大力发展商贸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消除仇恨的基因。

        李亭没杀巴图尔,原因就在此。

        诸事料理清楚,李亭命曹变蛟在此地镇守。

        然后带着众人返京。

        到年底之际,李亭返回北京。

        正式发布新朝代国号为华。明年之年号为永平元年。

        永平元年,李亭颁布圣旨,他在南洋商社股份部退出,将所有收益用来在国建立十所大学。

        南洋商社同时拆分为20多个小公司,每个公司专门从事一项商业活动。比如卖棉花的,就是专业做棉花,而且国内,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同类公司。

        永平元年五月,史可法等人从澳洲返回,带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澳洲之地,可耕可牧,地域之广,也是堪比以前的大明。

        还在沈阳的崇祯下令澳洲之地,改名为澳明。

        他从即日起,启程澳明,继续大明朝的道统。

        史可法、高弘图,还有成千上万之大明的忠实之民,跟着崇祯上了去往澳明的一天天海船之上。

        永平元年六月,吴三桂在广西之地与残寇交战,被李定国大败。

        李亭勃然大怒,派洪承畴率精兵5万去征讨李定国还有最后的叛乱。

        九月,李定国在四面大军围困之下,仓皇出逃桂林,被洪承畴率大军追赶并围困于南宁之地。

        李定国走投无路,最后拔剑自刎。

        至此,国之内的叛乱彻底荡平。

        国一统之后,李亭颁布圣旨,鼓励农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积极发展工商之业,同时减免税赋,同时减少财政开支,尤其是军费开支。

        军队大力裁减,留有部分精锐部队之外,开办几所军校之外,其余多年征战的士兵,要么鼓励国外贸易,要么在国内开拓农耕。

        在李亭如此大力发展之下,华国一改明末十几年来国家征战不休,百姓四方流浪的惨状。

        渐渐的国家平稳下来,百姓两年内,基本都能填饱肚子。

        又过了5年,整个国家开始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人口出生大幅提高,市面开始繁盛,马车已经遍行天下,华国的商船已经在球各处商港出现。

        十年过去,南洋之地同样也是越发繁盛起来。

        但是,英国此时已经完掌控了印度之地。

        他们依托印度庞大的资源,充足的人口,实力越发强壮,在南洋之地也不安分起来。

        南洋之地,因为李亭早些年让葡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