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奴远遁(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赫图阿拉,狭小的宫殿内,后金朝廷大员正在议事。

        十四岁的顺治端坐在龙椅上,孝庄太后坐在他的身侧。

        辅政王济尔哈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端亲王博洛,以及鳌拜等重将汇聚一堂,共同议事。

        明军二十多万大军聚集在辽阳沈阳,随时突破长城攻打满人最后的老巢,后金已经到了灭国的边缘。

        数年以来,大清先是从北京经过巨大的牺牲退到关外,试图以辽东之地再图恢复。

        谁知道在明军的步步紧逼下,在蒙古诸部趁火打劫下,竟然连辽阳沈阳等辽河套肥沃之地也守不住,不得不退回到长城以外的建州卫老家,和大明的局势重新恢复到努尔哈赤举兵伐明之前的态势。

        然而当年所向无敌的八旗劲旅已经不复存在,满人部男丁现在加起来也就两万余,而明军的实力却越来越强大......

        为了自保,早在三年前,满清已经宣布取消大清国号,改称后金,并向大明称臣,明金双方以辽河为界,辽河以东归后金所有。然而当时的明廷提出了一个条件,便是让顺治帝和孝庄太后一起到南京请降,然后才能接纳满清归降。

        送皇帝和太后给明人请降,后金朝廷自然不肯,于是战事再起,在金鑫率领的辽西明军的发起的数次战役中,后金兵损失数千,男丁损耗过重再也守不住辽阳,不得不退到建州老巢。

        “陛下,太后,明人数十万大兵云集辽沈,我后金到了危亡之关头。咱们总兵力不过两万,缺衣少粮,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为了族的安危,只有和明人议和一途了。”老态龙钟的济尔哈朗愁眉苦脸道。

        “议和?辅政王,难道你想让皇上和哀家到明军中投降不成?”孝庄不满的看了济尔哈朗一眼,冷冷问道。

        “老臣不是这个意思,老臣是说战必亡,和谈才有存活下来的希望。为了十万族人能活下去,老臣愿意替陛下到明人营地请降。”

        “辅政王错了。”博洛打断了济尔哈朗的话,“我后金和明朝之间仇深似海,想通过和谈基本不可能,明人带兵前来的可是陈越狗贼,他向来亡我之心不死,如何会肯放过现在这个灭我的机会?所以,战必亡,和谈也会亡!”

        “那博洛你是什么意思?”济尔哈朗问道。

        “以我的意思,这建州咱们是待不住了,不如放弃这里,族向北迁移。向北越过黑龙江,去投奔海西女真。”博洛冷然道。

        “去海西?”济尔哈朗一愣,“难道你要放弃咱们这祖辈生活的的地方前往北方苦寒之地?”

        建州这地方冬天虽冷还能忍受,土地还算肥沃,满洲人靠着种植打猎勉强能够维持生活,越往北天气越是寒冷,冷的便是满洲人也适应不了。几乎没多少人愿意去海西过那种日子。

        “海西虽然苦寒,但是咱们能够活下去,建州虽好,咱们可是打不过明人,再战下去恐怕会身死族灭,如何取舍还用我说嘛?”博洛冷冷道。

        “我支持博洛,就去北方!”勒克德浑也站了出来,“咱们尚且有两万男丁,到了北方休养生息,并吞北方女真各部,于海西之地再建后金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到时再和大明一争高低!”

        “我也同意去海西!”鳌拜等将也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支持。

        眼看大部分将领都支持前往北方,济尔哈朗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和谈意见。

        而对孝庄太后母子来说,只要不投降大明,他们的地位便能保住,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在明军进攻之前,后金十余万人口突然放弃了家园,开始携家带口向北方转进。

        消息很快传到辽阳,大总统陈越闻言一愣,他没想到建奴竟然放弃了建州老家,果断的向北逃了。

        “大总统,属下愿意带兵追击!”金鑫请令道。

        陈越微微一笑:“逃便逃了,追什么?再说又哪里需要咱们出动大军追击?给蒙古各部传令,命他们派人进行追杀,凡是缴获无论战马人口统统归他们,追击有功者会受到大明奖赏,追杀不力者会受到严惩!”

        到达辽阳这些时日来,蒙古各部纷纷派人赶到辽阳,向大明大总统表示归顺朝廷之意。对他们的归顺,陈越当然欣然接纳,然后传下命令,命各部蒙古派兵前来辽河一带,参与对满清的最后围剿。

        半个月来,蒙古喀尔喀、科尔沁等部落纷纷派军队来到辽河套,各部蒙古骑兵共计五万余人。

        随着陈越的一声令下,五万蒙古骑兵立刻展开了对后金人的追杀,一场在山林中的追杀袭扰反击陆续展开......

        在蒙古骑兵追杀后金人的时候,陈越也没闲着,派出军队攻占了宽甸、赫图阿拉等地,沿途所遇建奴一律剿杀。

        一个月后,追击的蒙古骑兵陆续归来,献上了大量的建奴人头,在蒙古骑兵的追杀下,十万建奴被杀大半,两万建奴军队也损失过半,只有五千多士兵保护着两万多人口逃进了茫茫山林之中。

        陈越对得胜归来的蒙古骑兵大加赞赏,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营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