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莫欺少年穷(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张嘴歪落荒而逃的离开楚宅之后,在县城里打了一个转,然后才回到家中。宅子算不上,但也是两进的;东西厢房俱是齐;不过回到家里他并没有去后院,而是去了一旁接待宾客外人的厅堂。

        内厅里的上首四仰八叉坐着一名身穿衙司公服的衙役,正端着茶杯喝着茶;只看一身皂色公服就能猜想出此人是谁,正是县内粮科押司王富,又叫王扒皮;名如其人,身为吏员,倒没有清瘦的模样,反而浑身圆润略显富态;又是肥头大脸的看着异常油腻,令人作呕。

        “回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王富见到张嘴歪走进内厅,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茶盏,仍大敞大开的坐着,一副反客为主的模样,声音也谈不上好听;继续说道:“楚家措大可有招待你顿吃食?”

        虽然这里是张嘴歪的宅子,但他只是个土财主,而王富却是在衙门里做着高级的吏员,再加上王家三年老吏,主簿、知县都不敢随意翻脸,更何况他一介走狗?

        王富表现出的傲慢无礼,张嘴歪压根就视而不见,舔着脸拱了拱手,作揖行礼后谄笑道:”押司您手段高明,我把话说完,那楚措大脸都发僵了,半响嘣不出一个字出来。“

        ”坐下说。“王富点了点头,对这个马屁很是受用。

        张嘴歪得了话,讪讪的坐在下首椅子上,叫了仆妇送上茶汤;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上面的王富,而后装模做样的叹了口气,懊恼说道:”今日去了楚宅一趟,倒是彻底撕破脸皮,老汉也算是把这措大给得罪狠了。“

        王富闻言冷哼了一声,对张嘴歪的话不屑一顾,理了理公服,漫不经心说道:”这措大不识好歹,本不需如此作贱他;只怪他没个眼力见,拿钱消灾的事都不愿意做,那只好让他断了安稳的日子。“边说边看了眼张嘴歪,示意重新添茶汤。

        ”再说了,他家老翁年节刚过就没了,树倒猴孙散;加上他楚家人丁不显,也没个亲族支持,怕他作甚。“

        张嘴歪心里忌惮的并非是楚父,而是楚家大哥儿,开口说道:”我去了之后,楚家大哥儿一直都是在旁边冷着眼没说话,他自小是个读书的人,这又在外面游学三年,许是认识些有牌面的奢遮人物;就怕他到时候坏了事。“说完眉头皱着,楚舒刚才看他的眼神和气势,着实让他心里发怵,越是细想越是不对劲,无法安下心来。

        ”一个十几岁的小子,就算是读了几年书出去游了一趟学,又能认识什么人物,再有牌面能大的过知县?“王富不以为意面露冷笑,说道:”你怕个甚,这些年过去,他楚家可出过一个进士来?就算是这江陵府都有多少年没出过进士了?“

        张嘴歪摇了摇头,这也确实,唯一有个考过了州试,成了贡生的楚老翁也止步于省试,现在也没了;笑着说道:”破落户措大倒是有不少“。

        只要过不了省试,中不了进士,那便是个措大。

        就算是运气好,一路考到四五十多岁,让大府上奏,官家得知看着可怜,给赐下特奏名;那也只是个不入流的一官半职。

        “莫说这些寒酸措大,便是来了主簿,仆也能让他被夺职走人。”这时王富的口气甚是猖狂,仿佛此时自己并非是一个县衙押司,而是东西两府的相公。

        天上文曲星君近年来并未看顾这荆湖北路,那楚家小郎君估摸着最多也只能熬出个特奏名来。

        若是想中进士,除非他家祖翁坟头上冒青烟,王富心里这般想着,已经确定他这辈子是个措大不可能出头。

        张嘴歪听到这话,谄媚说道:”听押司您这么一说,老汉这心也就安定下来了;那现在就逼他清点家产来衙司缴了这衙前军的差役,若是不识抬举就让他服役,安排些子亏空繁多的差事,逼得他典卖祖业!“说话间神情甚是狰狞。

        王富呵呵笑了笑,端起刚刚重新添好的茶汤,说道:”只要楚措大进了衙司,不怕他不识抬举,若是不听话,仆叫他性命难保!“

        王富和张嘴歪正两人热火朝天的算计着楚家。

        而楚家家宅中,楚父楚舒父子二人,此时坐在楚舒的书房里,也在商量讨论着这衙前军差役的对策。

        ”上月在你昏迷那日,王扒皮遣张嘴歪过来说的是叫仆缴钱八百贯,缴粮六百石以补亏空;今日又变成了衙司发下公文,楚家要征衙前军役、散从差役;这根本就是睁眼扯瞎话。“楚父心中火气还没消,很是气愤的说着。

        张嘴歪今日在楚家厅堂一番分说,显然是彻底撕破脸,并且有恃无恐,就差明摆着告诉楚父,我就是来通知你赶紧把钱粮交给押司,不然你等着被收拾。

        在网上收集资料,比较中间的一个等价换算:1两金=3000元人民币;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1文铜钱=0.3元人民币;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八品的知县月薪十五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

        特奏名: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