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画,句如词(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兄弟的一点浅见,记录下来,不喜的朋友,请移步正文。



        清明,想到了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仗工整,有情有景。好诗,圣贤之作,大家都熟悉。



        兄弟不是要辱没圣贤,而是一时间忽有所感,想到了网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记录下来,或许有所借签吧。



        清明这首不知道的不多,但如果把他改成词会如何呢



        词又叫长短句,就是长短不等了。



        改动如下:



        清明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似乎是记得有一个纪晓岚提扇面的故事吧,因漏写一个字,把诗改成了词。)



        姑不论改的如何,就这一诗一词的对比看,从字面上就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



        一个工整,一个错落有致。



        那么哪个更好一些呢



        不同的人大概有不同的看法,而就我们所写的网文来说,应该更接近于词这种句式了吧。由此想到了编  辑大人们所说的“爽”字。



        怎样才能写爽呢有人说,那就是个打呀!打的越激烈、越痛快,就越爽。



        有道理。



        但是,那得读者得能读下去才行。



        而如何才能让读者一打开页面就有读读试试的呢这就是我举出这首清明诗所想到的一点浅见了。



        不管文的内容如何,首先给读者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整个版面看着就爽。



        就如我们观赏一幅画,尤其是中国的写意山水画,一朵花,一片草,一棵斜枝,几乎没有正正当当画在中间的,总是从一个角落伸出来,然后在某处添几块石头,画一个小虫,再提一个跋,写两个字,但意境天然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其余处全是空白了,却白而不空,给人一种美感。



        我们写文,是不是也该有所借签呢,以文字做画笔,把每一章都打造出一个清新明快的水墨画,让读者第一眼看去,就有欣赏一下的冲动。



        如果能吸引他把第一章读完,你就成功了。



        一首诗,一首词,哪个看上去更爽眼呢



        无疑是词的格式。



        诗有一种韵律,而词让人读之有一种激情,如岳飞的《满江红》,还有,领袖貌似也喜欢写词。长短不等,却有一种战斗的豪情。简单说就是“有劲”。



        读着有劲当然就爽了。如果故事本身再引人入胜,读者自然欲罢不能。



        这一点,只是本人对于读玄幻文的一点儿体会,毕竟哪一个读者也不是要把这样的故事当名著去研究,他们寻找的是快意和放松。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文章写的诗的结构那样,大段落,整整齐齐的把阅读空间都充满了,读者第一眼所见就是透不过气来。还谈什么爽。而且那样的大段落容易让人联想到早已烦透了的教科书和那种咬文嚼字的证论文。



        第一眼就烦,你还叫读者如何看下去。



        他是来找乐的,不是来找烦的,也不是来学习的。



        所以要想写爽,就要把文章写得简洁明快,通篇文字写出一种美感。



        诗具有工整的美感,而词的结构是一种动态的美,把文章写成词的格式,应该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特点。



        那么表现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就是多用短句子,少写大段落,给读者留出喘气的地方。



        一篇纸上只有一半的文字,看下去也不会耽误多少时间吧,那么看看又何妨。



        只要看了一章,你就不愁他不去翻第二章。



        另外一点呢,全是短句子,也不好,因为长句也有长句的优点,短句还有短句的缺点。



        句子写短了,无非是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了,那么对于人物的心里、表情以及性格的刻画就不细致了。如果全是这样的句子,读者同样会迷惑,有时甚至分不清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中呢。看了一篇,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糊涂文,谁还能看得下去呢。



        因此,最后的结论是,长短穿插着写,少说废话,多写短句子,少写长句子,让通篇显示一种明快的美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