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游击战很有用(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傻?木遁一点都不傻。

        有一种智慧叫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木墩正是用它这种傻傻的样子,骗取了对他的轻视。

        只要你轻视就好,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望着远去的身影,木遁笑了。

        晚上,外出的山奚士兵回来了。

        一次实验成功,今后将屡试不爽,此后的青阳堡就再也没有太平过,今天消失两个士兵,明天走失三个,仗还没打,士兵却三三两两的消失着。

        人常说海水都怕勺舀。

        虽然青阳堡的士兵不少,但也经不起这样一天天减少啊!

        眼看着自己的手下一天天减少,青阳堡的校尉自己也害怕了,天啦———,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带兵把青阳堡周围五十里都巡视过了,周边除了木遁和他的傻儿子之外,并没有见到有其他的武装力量,难道是这个老头(虽然木遁的年龄不大,但人长得确实是成熟了点,别将士当做老头也不足为奇)和他的傻儿子在暗中杀害自己的士兵?

        校尉也一度怀疑过木遁和他那个所谓的儿子,更派兵在他家周边守了好几个晚上,但最终是一无所获。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谦虚使人进步,吃亏让人成熟。

        木遁毕竟是吃过大亏的人,当然知道进与退之间的辩证关系了,每次杀人之后,一定要求自己手下的士兵至少外出十天以上,如果遇到士兵前来巡视,木遁更是要求手下没有自己的命令坚决不能回来,直到自己认为平安之后才允许手下回来。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游击战这么一说,但经过实践的木遁却把这个战术运用到了极致。

        时间长了,驻守在青阳堡的也有些受不了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两天人还好端端的,这一出门没多长时间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人在无助的时候的就会想到神鬼妖魔等等的外界力量。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原本用来驻军的青阳堡竟成了封建迷信的天堂,今天是和尚念经,明天是道士做法,后天则是鬼婆神汉做法事。

        折腾的挺多,但士兵们该少的继续在减少,只要是三三两两的出门,一般回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青阳堡校尉终于忍受不住了,只好将这里的事情向他的上级禀报。

        他的上级便是驻守在绥州的夏绥节度使李业。

        这个时候的大唐已经不似当年了,当初大唐设立节度使的时候确实是为了边境的安宁考虑的,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个节度使。

        到了大唐后期,朝廷对下面的州府控制越来越弱,于是便通过设立节度使的方式来加强统治,于是乎,节度使这个原本用来掌管军事、防御外敌的职务竟然成了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的地区小。

        听到这样的消息,节度使李业震惊的不得了,“什么,青阳堡一带经常有士兵被杀?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大人,青阳堡临近党项,这事情肯定是党项人干的。”游击将军何勇听罢对李业道,“大人,近年来党项人不断南下,不止一次与我大唐边镇发生冲突,但由于大唐实力尚在,敌人明面上不敢造次,时不时会采取偷偷摸摸的方式来对付我大唐边镇守军,这次青阳堡守军接连被杀,应该就是这样。”

        驻守在夏州的夏绥节度使李业原本就是一个武夫,听到何勇的建议,重重的点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本使也认为应该是这样。”

        有一种结合叫做珠联璧合,还有一种结合叫做臭味相投。

        当下驻守在夏州的夏绥节度使和他的手下就是这样的人,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凭着自己仅有的那点智慧,一眼就认定青阳堡被杀乃是党项人所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多么经典的一句话啊!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处理事情的至理名言。

        执拗的人一定会坚持自己执拗的想法和做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李业继续道“你也知道,虽然朝廷接受了党项人进入陕北,但为了让这些游牧部落控制在朝廷规定的范围内,特设夏绥军专门制约他们。现在,敌人已经对我军发动了暗中袭击,我军若不制止,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患的。”

        在李业看来,大唐王朝设立夏绥节度使就是为了防范党项人人的,过去继任节度使在的时候,就曾经多次打击党项人。

        自己上任以来,党项人一直很是稳定,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现在终于有苗头了。

        “党项人胆敢袭击我大唐守军,这就是对我大唐的挑衅,更是对我夏绥节度使的藐视,本使一定要好好惩治这些胆大妄为的外族。”随后,李业对游击将军道“速速调兵,随本使赶往青阳堡。”

        “诺———”游击将军答应一声,立即出门调兵去了。

        带着两万兵马,夏绥节度使李业一行很快赶到了距离党项人很近的青阳堡。

        在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