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女当嫁(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iss杨就着冰箱里的蒜苔炒火腿,品味着瓶里所剩不多的红酒。

        来自西班牙伊立比亚的高级火腿,为这盘菜贡献了别样的异国风情,搭配这一季新鲜的蒜苔和母亲独特的酱料,使整盘菜充满了家的味道。可是配上红酒却怎么都不是滋味,若是将红酒换为一碗母亲拿手的肚丝烂蒜的话,这味道就对了。

        去他的家的味道,iss杨现在只想掀桌!

        “你说说你这孩子,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自己喝什么红酒,你爸喝还差不多。”母亲路过餐桌,看女儿一个人独饮,以为有什么烦心事,怕她喝闷酒。于是顾左右而言他,想夺了女儿的酒。

        已经被蒜苔炒火腿弄得欲哭无泪的iss杨把酒瓶搂在怀里,保卫着自己为数不多的珍藏。

        “哎呀,还想喝啊,那让你爸陪你喝,顺便聊聊天,我再给你们弄点热菜。”话语中包含着母亲浓浓的热情,非常体贴女儿。

        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爷子不乐意了,说道“我不乐意喝她那酒,酸不拉唧的,有什么好的……”

        还想再说什么,母亲转头给杨父一个锐利的眼神,老爷子立马改嘴,“喝喝喝……陪女儿喝一口。”

        iss杨一听这话,赶忙摆手说“不喝了,不喝了……”

        自己父亲的酒量iss杨是知道的,瓶里这点酒还不够他一口闷的。如果会喝也还罢了,可关键是老爹喝酒颇有行伍之风,图的是个爽快,哪管什么味道。

        与其给老爹牛嚼牡丹,瓶里这点“牡丹”还是留给自己慢慢品吧。

        iss杨把酒瓶放回酒柜内,心中的主意也落定了。

        不行,得把自家的爹娘弄回家,再这么整下去,奔溃的不仅是自己的美食,还有自己的生活。

        不就是想要个女婿吗?

        行,满足你们。

        其实明里暗里追iss杨的人不少,iss杨长得好,善交际,为人谦虚有礼,言语和善但是极有见地,往往能一语切中要害,加之一口地道的伦敦腔让人记忆深刻。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简直是最佳的中国伴侣。

        至于年纪什么的,在西方人眼里不值一提。毕竟在欧洲,只要人好,哪怕五十岁也能每天都能收到鲜花。而紧跟西方潮流的某些中国精英也吸收了这一优点,甚至觉得女人到iss杨这个岁数才是最好的,知性豁达且富有情趣。

        因此当iss杨决定打开心扉,迎接一段爱情的时候,应征者接踵而至。

        从那一天以后,杨老夫妇算是见识到自家女儿的交友广泛了。

        昨天是一位英国驻华使馆的参赞送女儿回家,今天就是某个法国驻华机构的负责人来接女儿洽谈,到了后天就是某位印度高种姓有为青年约着女儿去打高尔夫。

        老爷子还奇怪呢,女儿也不会说印度语啊,怎么这位咖喱朋友也来找女儿呢。

        后来才知道,英语也是印度通用语言。

        每日里见的全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大家见面都很客气,来华的外国人礼仪上还是很到位的,通常都不会空手登门。可有些习俗,老杨夫妇还是不喜欢,起码杨老爷子就觉得那个上来就搂着自家老伴不放的金发小伙子不是什么好人。

        老两口一琢磨,自己养育了那么多年的闺女有可能要远嫁万里之外,心里总觉得不对味。杨大妈还好,觉得女儿幸福最重要,只要她喜欢,嫁到哪都可以。而杨大爷则不这么觉得,真要是嫁那么远,要是受了欺负都没人能帮一把。

        外国人都金发碧眼的,一看就有暴力倾向。

        不踏实,实在是不踏实。

        吃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菜,还是觉得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最顺眼。

        后来杨老爷子旁敲侧击地把这个想法反馈给自己女儿,女儿笑笑没有回答。

        行,自家爹娘的心愿就是女儿的动力,既然觉得中国人好,那我们就找中国人。

        再然后每天接送iss杨的就是之前杨大爷看到的那辆奔驰小轿车了,四个圈,杨大爷仔细数过的。

        可开车的人却换了,换成了一位不苟言笑的年轻人。

        听说这年轻人姓陈,是江浙那边的一位大公子,家里做的是纺织生意,在国内铺的很大,来北京这边是拓展业务,努力朝海外发展,毕竟外汇谁都想赚。

        刚到北京的时候因为不通门路,抱着贡品求不到真佛,最后还是iss杨出面,牵线搭桥促成了几桩大生意。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渐渐对iss杨心生爱慕。

        按理说这样的人家应该是没得挑了,杨父对这个年轻人挺满意,可老伴却不乐意了。觉得年轻人整天板着个脸,肯定不是好相与的。而且对方家大业大,规矩肯定也大,自己这种小门小户的嫁过去是要受罪的。还说什么母女同心,自己能看出来女儿对年轻人没感觉,找过来不过是为了糊弄自己老两口的。

        可终究拗不过自家老头,最终也只得勉强接受。

        这一日,恰好男方的父母也来北京谈生意,于是两家决定一起坐坐。

        看到对方的父母,杨母算是知道年轻人这不苟言笑的脾气是随了谁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