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从生存学出发就对了(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第0章从生存学出发就对了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解读一下!”乐歌催促道。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君子遵守人道,小人不遵守人道。君子之所以遵守人道,是因为人区别于他物,区别于猪狗。人道是做人之根本,所以!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做人之根本;小人之所以违背人道,是因为小人心中没有仁爱,眼里没有他人的存在。所以!小人肆无忌惮,独断专横,自私自利。”

        “君子懂得什么是人,所以!按照人的要求去行为做事。而小人不懂什么是人,跟畜生无异,所以!小人乱来!”乐歌应道。

        “是!是!谢谢乐伯伯!”曾子赶紧谢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解读一下!”乐歌道。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坚持人道是做人的根本!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坚持!”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先生他把别人都当成自己,当成圣人!其实!人是从畜生进化过来的。而有些人!跟畜生无异!特别是在乱世,世人都为了生存,哪里还有谁跟你讲‘人道’?活下来就是本事!”

        “是!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做人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愚蠢的人又因智力不及,找不到方法。做人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过于古板不贤的人又过于随便。做人之道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一样,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去品尝其中的味道。”

        “听话听音,你这是要立规矩是么?”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解读一下!”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以上就是道不能行的原因!”

        “那?怎么解决呢?”乐歌问。

        曾子往下念道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别人求教,又善于分析别人话语里所表达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充分听取不同的意见,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嗯!”乐歌哼了一声。

        “执其两端,用其中”,是指不走极端!两端是极端,而中更合理!人的思维、思想是最容易走极端,非此即彼是要不得的!

        “执其两端”是防范两端的出现!所以!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听取不同的意见,以防范之。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解读一下!”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正确的做人处世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这是为什么呢?”乐歌问。

        曾子解释道“短视、自以为聪明是人之弊病!短视往往只顾眼前,不能从长远、大局、全体考虑问题。自以为聪明者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所以!往往做错了事自己却还不知道。人们不守正道,正是因为短视与自以为聪明造成的。”

        乐歌摇了摇头,说道“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乐伯伯!”

        “生存!是生存!”乐歌看着曾子,点了一下头,说道“世人都不过为了活着而已!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式方法错误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错误了啊?你和你先生也一样,认为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对,是不是?所以一样不愿意改变,是不是?”

        “这个?”

        “其实!处理问题很简单,你从生存学角度出发,一切都解决了!”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

        子曰“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解读一下?”乐歌问。

        曾子解读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