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初次拜访(一)(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燕京火车站,旅客来来往往。

        李逸一行人下了动车,身影便被密集如蚁的旅客淹没了去。

        “李先生,许教授已经联系上了,他愿意明天下午抽空见您,我们先去酒店下榻?”私人助理之一杨振华一手拉着行李箱,一边向李逸请示道。

        “行,我们走吧!”李逸点了点头。

        很快,他们拦了一辆出租,径直向清华大学校区驶去。

        次日。

        两名助手的协助下,李逸带着资料,抵达许文华教授的住所,校区某处僻静的教师宿舍楼。

        这次拜访会面的性质相当于是一场面试,四方格与羊城研究所取得良好合作关系,然后,通过研究所的面子,引荐得来的面试机会,只是一个面试机会而已,能否被许文华教授接纳,成为他的学生,还得看李逸在这次面试的发挥。

        “叩叩……。”李逸轻轻敲响紧闭的房门。

        “门没锁,请进。”屋内响起一陈浑厚的声音,回应道。

        闻言,李逸推门而进,一个充满着淡雅书香气息的客厅,四尺横幅室雅兰香挂在墙壁上,字体潇洒美观,字里行间透着高雅的气息,深色的沙发,棕色的大书架,装满了书籍。

        一位年约六旬,头发黑白掺杂,带着金丝边老花镜的老者坐在沙发上,他目光从手上的书籍移开,直视人心的目光向李逸看了过来,审视着来人。

        “许教授,您好,我是李逸,来自羊城。”李逸跨门而入,自我介绍道。

        “嗯,我知道你,挺准时的,过来吧!”许文华教授打量李逸几眼,径直招呼道。

        李逸点了点头,顺手将门关上,向他走去。

        “为什么想要做我的学生?听说,你还是学计算机的?你确定能跟上我的课程?”许文华皱眉看着李逸,未等李逸落座沙发,直奔主题地问。

        显然,他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李逸身上,打算让李逸知难而退。

        李逸若有所料,微微一笑,将手上的资料递给他,道“许教授,这是我写的论文,希望您能认真看一下,给个意见,至于,其他的事,可以稍后再谈。”

        “哦,是材料方面的技术论文?”许文华教授诧异地看了李逸一眼,接过论文,质疑地问。

        每年都有许多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事先与他见面,或者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对于,这种事,许文华教授一向是拒绝的,他讨厌这种取巧的方式,然而,有的时候总有一些无法拒绝的人。

        比如,介绍李逸上门的人,就属于许文华教授无法拒绝的那一类。

        “是的,教授!”李逸神色不变,肯定地回答。

        闻言,许文华教授不由浮起了一丝兴趣,居然敢在拜访时候递交技术论文,看来对方是有准备而来,应该也有点本事。

        许文华教授翻开论文,看到论文的标题眉头不由一皱,看了李逸的目光有了一丝不满。

        论文的标题-论同步辐射计算模型对材料研发的意义。

        看到这篇论文的开头第一时间,许文华教授登时对这篇论文的质量下了判断。

        不是,这篇论文写的不好,而是,这篇论文的标题太大,太深奥了,即便是他也做不好这个题目的研究,然而,李逸却大言不惭地将这篇论文写了出来,它的质量可想而知。

        同步辐射是指速度接近光速(v≈c)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沿弧形轨道运动时放出的电磁辐射,称为“同步辐射“或“同步加速器辐射“。

        同步辐射是具有从远红外到x光范围内的连续光谱、高强度、高度准直、高度极化、特性可精确控制等优异性能的脉冲光源,可以用以开展其它光源无法实现的许多前沿科学技术研究。

        同步辐射在材料科学中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一同步辐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pes),原理入射光能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会有电子从物体中发射出来;可以对元素及价态分析、能带色散关系的实验测定(角分辨光电子谱)。

        第二自旋分辨光电子能谱,不仅可分析光电子的发射角和能量,尚可研究铁磁体价态的自旋态。作为自旋偏振电子源,研究磁的相变及表面磁化等。

        第三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anes: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是自吸收边到其上50ev的吸收截面,……,能够直接提供固体中电子未占据态的能带结构信息,以及电子轨道杂化、电荷转移、电子轨道和自旋相互作用等电子结构信息。

        第四……。

        林林总总,同步辐射的研究和突破对材料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如果,李逸能写好这篇论文,这个学术水平博士生毕业都绰绰有余了,还有读什么研究生。

        这篇题目,显然是冲着自己研究的领域来的,同步辐射对自己研究的项目非常具有价值,许文华教授不由对李逸这种学术取巧感到一阵厌恶。

        如果,还有其他人参与这篇论文,这篇论文还有点看头,许文华教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