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朕与你好好相处(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他未避,脸上起了几道红印,瞬间他目光骇人。

        她害怕的缩在床角,他突然倾身下来,凑到她面前,她偏过头去,身子颤抖。

        她能闻到他呼出的气息,陌生的,熟悉的,危险的。

        泪水如掉线的珠子,她从来没有这般害怕过,无助过。

        她以为他要还手,或是怎么欺负她,但他却没有。

        “不识好歹。”

        他狠狠的说出这句话,便起身,站在床边,高大的身影挡住了微弱的烛火,她面前一片阴影。

        他在看她,她知。

        他很生气,她感受到了。

        屋里突然变得压抑,好似一场暴风雨即将袭来,她心跳如鼓。

        “小路子。”

        突然,他大声吩附,长袖一甩便来到桌前坐下,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他在调正情绪。

        宋玉一怔。

        “公子。”

        门咯吱一声,小路子进来了,贼贼的双眼,四处乱瞟,然后好奇的落在宋玉身上。

        “去打盆热水来。”

        “哦。”

        “还不快去。”燕榕将茶杯重重一放。

        “是,是。”小路子屁滚尿流的跑出。

        极快,热水打来了,小路子笑得献媚而僵硬,“公子,可让奴才伺侯,呀,公子?你的脸怎么了?”

        “滚。”

        “公子?”

        燕榕将帕子猛的丢进水盆里,水珠四溅,小路子一颤,宋玉也是一颤。

        小路子留给宋玉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脚下生烟,一眨眼便没有踪影。

        燕榕深听一口气,净了手,又坐回桌边喝了一杯水,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宋玉眼里,她时刻防备着他。

        当他再次来到床边,宋玉抱着身子又缩了缩,但听他冷声一笑,一掠衣摆坐下。

        “过来。”

        她未动。

        “还是你想让朕上床?”

        宋玉一惊,他这话说得,真让人遐想,她吸了吸鼻子,小心翼翼的移到床前,离他一臂的距离跪坐着,又将身上的纱衣裹了裹。

        他瞟她一眼,“现在朕给你一个机会,你的真实身份,你为何女扮男装,你的目的是什么?若有隐瞒。”他说着,转过头看她,“朕从不是心软之人。”

        他的话不重,也绝非说笑,威胁,而是他在陈述一个事实,她不说实话,他将咔嚓她。

        宋玉身子又是一抖。

        突然想到刚才无衣所说,他们调查过她,他早有怀疑,不动声色,如今怕她对他不利,又因未查出什么结果,便开始与她摊牌了。

        宋玉有些难受,他曾骂她白眼狼,其实他才是,她给他维护,再三表明“真心”,他对她呢?

        雍县那些话都是假的吧?他当她猴耍来着,逗她玩呢。

        嘁!她还真当他是断袖,说不定,他还偷着笑呢。

        对了,他若断袖,还能召妃侍寝?

        如此想着,宋玉又是心中愤然,她一拍脑袋,怎么自己这么笨?

        她的表神丰富,燕榕一眼不眨的看着她。

        她突然抬起头来,对上他的目光,她又赶紧垂下,如今,过了这关再说。

        可她要怎么回答?

        娘让她扮成男子,却没有告诉她,一旦被揭穿,要如何圆谎?

        “我……我……”宋玉结结巴巴,眼珠直转。

        “我只是不服,为何天下只有男子当官,女子却不能,所以……就扮着男子,觉得好玩。”

        连她自己都不相信这样的说辞,声音自是没有底气。

        果然,燕榕一嗤,“哦?那你是什么时候喜欢扮成男子?让朕想想,十年前吧,你与宋宝,李氏,十年前来到杏村,户籍上便己记载,李氏,携二子入户,原来,李氏也觉得自己女儿扮男子好玩,可在家里玩玩也就罢了,还玩到朝堂上,李氏育子当真别出风格。”

        燕榕讽刺着,提醒着她,他们一家子人,都藏有阴谋,宋玉心口突突直跳。

        “不是,不是这样。”

        宋玉急切说道,但见燕榕目光凌厉,冷如寒冰。

        她心思又转了七八个弯,“原来皇上查清了,我们并非杏村人……不错,娘带着我与阿宝十年前来到杏村,其实……

        ”她咬了咬牙,“我出身于富贵人家,世代书香门弟,家族有不少田产,在乡里是我们宋家是最有钱的大户,锦衣玉食,出门有车坐,家里有奴仆,只是……皇上可听说,十五年前,济州郡县大邑村发生大洪水,整个村子的人都死了。”

        燕榕听言,紧皱着眉头,“继续。”

        宋玉小心的看他一眼又道,“其实,我与阿宝,母亲逃过了那一劫,母亲带着我们四处流浪,阿宝染上了瘟疫,救得一条命来,却也脑子坏了,父亲去逝时,念念不忘,要阿宝考上功名,光复宋家名楣,这是父亲的心愿,但是这样的重担,只得落在我的身上。”

        宋玉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