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想身后名的汪直(三十一)(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三十一)

        不过,那些被摔碎的瓷器蛮可惜的。

        看成色,都是珍品,日后放在博物馆,都是极好的。

        可惜啊。

        有必要这么生气吗?年纪这么大了,气坏了身体可怎么办?

        笙歌看着房间里面红耳赤,气喘吁吁的刘知府,颇有些担心道。

        岁数这么大了,还沉不住气。

        不作死,就不会死。

        越造作,死的就越快。

        这个道理,刘知府竟看不明白。

        夜渐渐深了,刘知府命下人打扫干净书房,置物架上的瓷器焕然一新。

        刘知府去而复返,呆呆的坐在书桌前,就好似是在等什么人。

        笙歌凝眉,这老家伙见她都没这么慎重。

        差评,连真正的大佬都分不清楚,是她没有大佬气质吗?

        笙歌拧着眉,因为军中烈酒,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红晕,眼里亮晶晶的。

        不出意外,她要又要立功了,像她这么聪明能干的臣子哪里找。

        证据嘛……

        又不是找不到……

        之所以放任刘知府春风得意了这么久,不过就是因为她在大同府还没有站稳脚跟。

        在大同府的军民心中,她只是个天降外来者,是个毫无用处只凭出身的无用宦官。

        而刘知府是这大同府的守护神。

        那个时候她对刘知府出手,旁人只会觉得她在靠着权势恃强凌弱排除异己。

        可,现在不一样了。

        总得让大同府的百姓知道,对付瓦剌并不是只有不停求饶赔款赔粮这一条路。

        有人怀疑刘知府时,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等啊等,夜越来越深,就连虫鸣鸟叫声都几乎听不到了。

        终于,两位行色匆匆的人,大步流星的走进了书房。

        衣着打扮,像极了明人,但一出口却是瓦剌语。

        在笙歌面前总以笑面虎的形象出现的刘知府此刻战战兢兢,不停的解释认错,紧接着保证日后给予瓦剌的利益只会多不会少。

        在刘知府的安抚下,那两名瓦剌人恶狠狠的丢下一句“再有下次敢戏耍瓦剌军,那瓦剌军就大军压境,毁了这座千年古城。”

        “还有,你们这位新任指挥使的人头就做赔罪的诚意吧。”

        笙歌挑眉,口气好大啊,真当这个大同府只有刘知府一人?

        还想要她的人头……

        在两名瓦剌人趁着夜色,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出城时,笙歌如同鬼魅一般出现。

        “既然来了,那就不要走了。”

        “你们说,对吗?”

        “说实在的,知府大人已经厌倦透了被你们瓦剌威胁,你们的贪得无厌更是令他气愤,所以你们半分自觉都没有吗?”

        “刚刚被耍,又上赶着找上门送死,该说你们什么好呢。”

        “大同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适合养老,还适合做个风水宝地。”

        笙歌着实有些搞不懂,身为封疆大吏,镇守一方边陲,为了些许权势地位,却与有着血仇的敌人共同坑害百姓。

        这种做法,算什么?

        真以为每年许以利益,就能养熟瓦剌这条白眼狼?

        瓦剌靠着这些利益休养生息,等到大同府的下场会是什么,并不难想象。

        对于瓦剌,要么彻底打服,要么彻底消灭,归于明朝版图。

        没见后世的大清,为了准葛尔多伤脑筋?

        要知道,后来的准葛尔,只是瓦剌分崩离析之后,分离出的一卫。

        笙歌并没有跟这两位瓦剌人再多说什么,一人一下,倒在地上。

        紧接着,她一手拎一个,拎回了指挥司。

        这不就是人证,至于物证,刘知府书房的暗格里那么一堆,随便找找,就能做实刘知府通敌卖国之罪名。

        她要做的就是这些,至于后续事情,自然有皇帝陛下派来的人接手,她可没兴趣参与审理。

        也不知道皇上的人什么时候可以到。

        按时间算,她的密信也该到京城了。

        ……

        ……

        “皇上,那汪直会不会有危险?”

        一手遮天的知府大人与瓦剌勾结,那汪直身处险境,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暂时应该不会,汪直在发现端倪之后并没有打草惊蛇,贞儿,你别担心,朕这就派人去。”

        通敌卖国,足以让任何一个为君者震怒。

        若不是汪直,那假以时日,大同府还会是京城的屏障吗?

        “贞儿,你该对汪直有信心的。”

        反正,他现在就觉得汪直就是上天赐给大明朝的福星。

        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交代给汪直的差事,汪直从未出错,可堪大用。

        再说了,汪直又是他与贵妃养大的,忠心耿耿,大同府交给汪直镇守,拱卫京城,他也放心。

        闻言,万贞儿并没有抬头,没有回应。

        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期望,如今身处瓦剌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