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朝歌夜弦,明星荧荧。

        咸平六年的除夕夜,汴京城的天空格外晴朗。

        木南荨裹着那件耶律隆绪送给她的红狐大氅,独自站在院中。

        外面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纸醉灯谜,好不热闹!

        木南荨望着自己面前的这堵高高的院前,她知道,从这里翻过去便是人间。

        那里充斥着自由、安逸、美满的气息,而这些自己也曾拥有,现如今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她闭上眼睛将头高高扬起,尽情地感受着习习吹来的夜风。

        它夹杂着浓烈的火药气味,随着木南荨的呼吸钻进鼻子里。

        她贪婪地吮吸着、怀念着,仿佛一瞬间就回到了多年前的除夕夜,回到了梧桐苑。

        师父师娘还在,他们同各位堂主欢聚一堂,推杯换盏、喜气洋洋。

        酒席之上有热腾腾甜糯的圆子,有味道怪怪的屠苏酒,还有师娘亲手熏制的腊肉。

        说来也奇怪,往年的除夕夜她都困得要死;而今年,却是辗转难眠。

        往昔历历在目,师父的训斥和师娘的嘱托言犹在耳。

        时隔不过百日,如今却是天人永隔。

        她甚至都来不及同他们好好告别,甚至都没有机会在二老的坟前敬一柱清香。

        木南荨每当想起这些,心中满是悔恨与自责。

        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欧阳山庄的院内院外、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喜气洋洋的欢腾,可她的心却被关在了寂寥的门内。

        欧阳天寒走到木南荨的身边与之并肩而立,他望着天上转瞬即逝的烟花说道

        “刚刚得到的消息,官家已经派出了使臣前去辽国,除了新年朝拜之外,主要是为了国书。”

        木南荨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没有任何波动。

        她只是怔怔的望着天空中接踵绽放的烟花,眼中的神色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慢慢变得深邃。没有人知道,此刻她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片刻后,木南荨微微一笑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过不了多久,辽国的骑兵一定会踏碎大宋边境的城门。

        耶律隆绪的阴谋得逞后,自己将会成为一颗弃子。

        到那时候,她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与师哥仗剑江湖,远走天涯了。

        只是,大宋的百姓却又要受苦了。

        木南荨哀戚戚地叹了一口气,暗暗想这样的争斗,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庙堂之上的君王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道旨意都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可到底受苦最多的还是百姓。

        欧阳天寒站在院中,望着映在窗上的那道倩影心底泛着隐隐的胀痛。

        他无法理解,木南荨为什么如此决绝的服下了毒药,硬生生的烧坏了自己的嗓子。她的身世之谜早已众所周知,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唯一的可能就是,她的心中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直接关系着萧慕铖的生死。

        因为,在这个世上能让她倾心相待的人,只剩下萧慕铖一个了。

        如今这个世道还要持续多久?

        像自己和木南荨这样的孤儿,在这片开阔无垠的土地上又何止千万?

        欧阳天寒的心中始终压抑着浓浓的恨意,可是到头来却又不知道该恨谁?

        辽国的皇帝?大宋的官家?侵略的铁骑,又或是那些该死的政治权谋?

        深夜的黑幕被天边的万道霞光划破,露出了清澈、透白的天空。

        又是一年,正旦日。

        耶律隆绪在亲自主持拜日礼后,接见了各国的使臣。

        当他接过宋朝使臣呈上的国书时,一双大手由于激动不禁有些颤抖。

        木南荨这步棋,是自己一手精心策划的。

        他这些天神不思蜀、茶饭不思,等的就是这封国书。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快。

        耶律隆绪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狠狠地将欣喜之情压制在心底。

        装作一副恼怒的样子,皱着眉扬手就将国书扔到了宋国使臣的脚边,怒斥道

        “岂有此理!你们大宋竟然妄想用这种莫须有的事情来要挟朕,企图骗取燕云十六州!”

        站在殿内的群臣闻得此语,皆是怒不可言。

        这几十年来,宋辽两国于边境交战无数。

        也正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关系,辽国如此容易的将大宋狠狠地牵制住,从而获得如今的局面。为此,宋朝三代君主想了无数的办法均未能将其夺回。

        如今,居然用上了骗术。

        一时间,殿内群臣哗然,议论纷纷,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韩德让离着最近,他先是看了一眼使臣脚下的国书,又看了看沉着冷静的使臣,心中不禁对国书的内容有些好奇。

        耶律隆绪高高在上,冷眼看着激愤的群臣不言不语。

        如此反常的态度,韩德让看在眼里心中泛起疑窦。

        他和跨一步,从群臣的队列中迈出刚想说话。萧鞑凛却先其一步,来到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