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子第一诏,恢复义门陈!(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主上已经严令给他加出第十族,那么人数上,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总不能只抓一两个人,就对外宣称是方孝孺的第十族吧,那不等于打皇上耳光嘛。

        

        纪纲是个特别能体察上意的人,难怪燕王这么信任他。

        

        皇宫大殿中,燕王接着大封靖难功臣。

        

        三个儿子,由王子提升为皇子,这个自是不必多说。

        

        道衍大师,在所有靖难功臣之中,功居第一,官位是太子少师,从一品。明朝初期的这几位皇帝不给臣子正一品官职,从一品就是最高了。

        

        这个也没啥好说的。在大后方督运粮饷,保证前线大军用度,这个功劳自古以来就是第一。你前线将士再怎么浴血拼杀,粮食跟不上,还是得崩溃。

        

        所以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第一功臣,是萧何,而不是韩信、灌婴、周勃等武将,更不是谋略天下第一的张良。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第一功臣,是李善长,而不是名将徐达、常遇春,更不是智计超凡,神鬼莫测的刘伯温。

        

        靖难军第二功臣,燕王给了陈义枫,众人对这位军师极是敬佩,自然也是心悦诚服。官位嘛,太子少保兼领兵部尚书。这太子少保,也是从一品。

        

        其余诸将亦皆有封赏。

        

        剩下的这些燕王嫡系中,其官职要数郑和的权力最大,内官监太监。

        

        据《明史·职官志》载内官监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一言以蔽之,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简直是肥差中的肥差,肥的不能再肥了。

        

        不必提什么土石料这些油水极大的差事。亦不必提什么米盐这类控制天下命脉的生活必须品。光火药十作这一项,就足以证明燕王有多信任郑和了。

        

        明朝的火药技术已经特别先进了,放眼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明末群雄割据,实力最弱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够胜出,固然有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他军队中的火药技术位居群雄之首,恐怕也是个特别大的因素。

        

        燕王对郑和的回报,不可谓不厚。

        

        郑和跻身一跃,从一个无名之辈,奋斗到今天的地位,心中怎能不激动万分,他连连谢恩不止。

        

        安顿好靖难功臣,铁铉、盛庸、解缙这些降臣,也都各有封赏。燕军的老对头平安也投降了,依旧照封不误。

        

        那个敢于拦截四十万大军的杨荣,其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折服了燕王,直接入阁,成为国家重臣。

        

        燕王接连给手下分派任务,虽然百废待举,事情千头万绪,然而笼统来说也无非就是三件事其一、寻找建文帝下落。其二、搜捕建文帝余党。其三、诏令世子和道衍大师来京,主持建后重建工作。当然,燕王最宠爱的小儿子朱高燧自然也要召来身边。

        

        几道诏令下达后,燕王正式登基即位,年号永乐。后来这位皇帝的庙号是成祖,故史家称其为明成祖永乐皇帝。

        

        朱棣这个名字,从此没人敢再提了。

        

        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登基时虽然在群臣面前展示出一幅欢快的笑脸,然而他心中的怒火一刻也未曾消失!

        

        方孝孺当众侮辱他,有如一剑穿心,永乐皇帝气的吃不下饭!

        

        他需要彻底的发泄!

        

        纪纲做事效率非常高,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抓齐了方孝孺的十族。将他们全部五花大绑,押至大殿。

        

        方孝孺站在左边,他的十族亲友站在右边。

        

        永乐帝故意当着方孝孺的面,每牵出一人,就让他跪在方孝孺面前被杀。方孝孺毫不一顾,九族亲眷一律杀死。

        

        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