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神童之名(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待陈三思说完,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

        就连荀夫子看他的眼神也变了,从刚开始的津津有味,到后面的赞叹惊疑,以至于到现在甚至多了几分审视。

        良久,荀夫子拍手一笑,满意的看向底下他最为得意的两个学生,道“你们二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以你们的年龄见识,也算是不凡,但……”

        荀夫子顿了顿,然后看向孙九道“九道,你的看法终究太过浅显,有未退的稚嫩之意,升平先皇曾说过一句话,若是真正的国家大事,又哪里是一个公主的牺牲能解决的?”

        闻言,孙九道拱手作揖,垂眸谦逊道“学生谨记夫子的教诲。”

        接着,荀夫子又看向陈三思,微挑着眉梢只点了点头,并未多言。

        “坐吧,故事已经讲完了,今儿你们第一堂课的课业,就是关于此事,具体该如何写,就看你们自己的所思所想的了。”

        说罢,荀夫子掸了掸长袖长袖,坐在一旁的小藤椅上闭目养神。

        底下传来一阵悉索声,很快,学生们都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先是垂眸苦想,而后再才落笔。

        相比众人的纠结,陈三思倒显得异常的坦然,他之前是如何说的,眼下就如何写,写成后,竟没有半字偏差。

        望着不远处河的陈三思,见他从研磨到写完,一套下来行云流水,中间没有半刻的停顿,一时不由目光复杂。

        想了许久,孙九道到底是按照之前所言,将那些话照着写了下来。

        就如荀夫子所言,他的想法实在太片面稚嫩了,可已然是他这个年龄段能想到的极限,能用一人换来数千人的生,难道不是大善?

        可若出自长远打算,这头不能低。

        低了一次头,或许就要低第二次头,这样的先例不能开。

        课后,荀夫子乐呵呵的将收上来的十几份课业带回休息室,召集了一帮夫子前来品鉴。

        “诸位快来瞧瞧,这十六份课业中若要让你们选出个最佳的,当是谁脱颖而出。”

        说完以后,旬夫子在一旁拂袖落座,脸上的笑意不曾淡去。

        他并未特意提起陈三思或孙九道。

        数位夫子围坐一处,当真一份又一份的仔细观阅了起来,不多时,排去那些既好笑又令人头疼的‘童言稚语’,却是选出了两份。

        “九道之言语,是为善心,也是这份课业中的佼佼者了。”

        “虽是佼佼者,可到底差了些意思,若是要选出个最合我心意的,那必定是陈三思的课业,虽是以战之战,可战后威名四扬,天下民心归一,中涂虽多历惊险,可这结果,却是上上等的好。”

        “李夫子说的是,这孩子很有远见,小小年纪就能看得这般长远,实在令人意外。”

        “你们别忘了,陈三思自小,便有神童之称。”

        说到这,夫子们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感慨,自那孩子启蒙时,就一直在他们的学堂中。

        那个孩子的聪明,他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不知想到了什么,李夫子长长一叹“目光再长远又有什么用,若是行事冲动不考虑后果,最后的下场也逃不过一个‘废’字。”

        显然,之前陈三思因童试失利而投河自尽一事,已经在学堂中闹的人尽皆知了。

        此话一出,荀夫子面上的笑意渐渐淡去,眼中也不由得露出了几分失落,自责道“说到底,都是因我太过急切,我本想着以那孩子的聪慧,必能有惊无险的考过童试,成就最年幼的秀才之名,谁曾想到,偏偏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的想法,又哪里是我等凡人能琢磨得清的。”

        “荀夫子勿要自怪。”

        另一个夫子沉吟一番“我观落榜一事,于陈三思而言或许并不是坏事,毕竟,从前他的经历太过顺利,自小没历经苦难,但此次童试,便如同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让他自此不可再骄傲自矜,此番经历,想必会对其前途大有裨益,日后也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说到这儿,这位夫子忍不住笑了笑“我是瞧出他的决心了,这不,病愈后连名字都从陈三儿改成陈三思,不就是要告诫他自己,凡事要三思后行吗?”

        听了此番安慰后,荀夫子心中的难受终于稍微淡了淡,却是不怎么抱有希望的摇了摇头,微叹一声“希望如此吧。”

        其余夫子附和“必会如此。”

        ……

        午膳休息,食堂内,

        作为同窗,自觉在课上回答落后一筹的、年仅十一岁孙九道找到陈三思,站在他的后面等待领取自己的食物。

        待领了后,特意坐在陈三思的对面。

        陈三思正在研究眼前的饭盒。

        待好不容易打开,一股极香的味道便飘了出来。

        只见饭盒里装了半碗米饭,一颗蒸的极漂亮的鸡蛋,还有不少的肉沫,以及少许咸菜。

        这样的膳食,在学堂中而言,已是极为丰富的。

        这时,孙九道忽而开口,唤了一声“三思。”

        闻声,陈三思下意识往声音传来之处看了过去,恰巧与孙九道投来的视线在半空中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