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亲政大典(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红莲诞下一子?”

        “我有儿子。”

        陈锐有些失神,周围文武大臣立刻躬身贺喜道“恭喜吾王,贺喜吾王,吕不韦反乱在即,昊天上帝就给吾王诞下子嗣,此乃天意也。”

        “吾王天命所归,天子也!”

        天子?

        陈锐心中微微不屑,但也没有站出来反驳。

        君权神授,强调法统正当性,不可为抗性,但也是儒家及各家往君权上套的枷锁。

        天子他不屑当,要当他就是那一片天。

        拔出天问,剑锋所指,陈俊坚声道“当下吕不韦作乱谋反,国事为先,其余容后再议。”

        当下,陈锐做出指派。

        咸阳城共有四千骑步兵,皆是一等一的骁勇锐士,而且他身边还有李信,蒙恬两位潜力之将,平息吕不韦的乱局不过等闲。

        但其中大臣却是存有疑虑,反复劝导持拿兵符令王翦,以及蓝田大营的士卒勤王,这样方能包万无一失。

        陈锐搁置此议。

        并非是他没有权力令王翦前来,而是要分权。

        此战乃是蒙恬,李信两人拔升之战,他有意令这两位成为军中少壮派担当,成为千金马骨。

        “蒙恬,李信可有信心?”

        “蒙恬定不负王上期望。”

        “若不能平乱,李信甘愿以死谢罪。”

        两人在众多文武面前领命,一主一副,各自受两千骑步兵,话语却是不同。

        “我信任你们,赵高。”

        “臣在。”赵高当即出来。

        “战场攻歼由蒙恬,李信两人负责,你便率领手中余下罗网负责情报暗刺,需挡住那些吕不韦手中隐秘手段,可有信心。”

        “罗网昔日由臣所训,对付他们不过易如反掌。”赵高躬身领命“不过王上亲临前线观战,恐怕身边安全?”

        “自有盖聂负责。“

        又做出粮食,方略等种种安排,日色渐暗众人才回去安排。

        三日后,千骑策马卷咸阳。

        浩浩荡荡,分作两股直奔吕不韦所部而去。

        陈锐的方略极为简单,蒙恬为主帅领两千人马为主,正面迎击吕不韦万人部队,李信为辅领两千人马为侧翼攻击吕不韦部队。

        具体战略技术,陈锐任由两人发挥,所以两人在其中也有暗暗交锋,把对方比下去的想法。

        同时为防止意外发生,陈俊已经领影密卫持虎符往蓝田大营调兵一万。

        若是两人发生大意轻视局面,自有蓝田大营万骑席卷而下。

        总而言之,这是陈锐为这两人特意搭建的舞台。

        如果谁没演好这场戏,日后在陈锐眼前的希望也不会大。

        “相战四日,盖聂,你出身鬼谷觉得蒙恬兵法如何?”陈锐坐于中军帅帐内,将蒙恬前线传来的战报交给盖聂品位。

        盖聂没有回话,待看到战报后方才眼前一亮。

        久久看完,盖聂叹道“蒙恬将军以两千对上万人不落丝毫下风,足见用兵老练,而且看战报,其中不乏小胜,可谓正中有奇,颇有王翦将军风格。”

        “你说的没错,当然两千对一万不落下风也有吕不韦的功劳。”

        “他虽人马过多,可战场以兵法论雄,何时以人数为上?他自身不善用兵,当初拿下东周还是有蒙骜将军之功,现在他帐下无任何将才,败亡迟早事情。”

        “那你如何看李信呢?”

        盖聂看着手中仅仅一张战报,内容平庸无甚可言,比蒙恬厚厚一叠方衬庸碌无能一般。

        “蒙恬在等李信。”盖聂当即做出断定。

        “如何评断”陈锐无悲无喜。

        “蒙恬以两千牵制万人,已是极限,如今正需要外来力量打破这一点局面?”

        “但臣有一点疑惑?此时李信将军本应围攻侧翼,打破平衡局面,却不知为何还是没有动静。”

        “报!”

        一声长长报告,卫兵喝道“李信将军绕至反贼吕不韦后方,以火计烧掉吕不韦大量粮草辎重,并且夜攻斩敌无算,吕不韦手下将领当即投降。”

        真相大白。

        陈锐不由一乐,看来这日后的飞将倒是也名不虚传。

        “吕不韦如何?可有情报。”

        “贼人吕不韦已被发现自杀身亡。”

        自杀陈锐微微一愣,倒是一个不错的下场,可是还是要寄托于他是将其名声塑造成一个谋国奸臣,还是其他

        不管怎么样,吕不韦身死,他身上的担子就并不意味更加轻了,反而愈发厚重。

        “回咸阳!”

        回到咸阳的路上每位将士自然兴高采烈,咸阳百姓也是箪食壶浆相迎。

        之后便是举行浩荡辉煌的亲政大典,象征陈锐—秦王嬴政正是执掌秦国神器,加冠为王。

        大典之日,远观王宫,平静如常,然车马鱼贯进入巍峨的宫城石门,立即便发现了车马广场与正殿区域的异常

        两队斧钺仪仗整肃排列,一副六丈宽六寸厚的红地毡使通往正殿的三十六级蓝田玉台阶在秋日的夕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