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急诊心衰患者(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江城市,华医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江口主院区,重症监护病房。

        

        腊月二十七,晚十一点零五分。

        

        巡查完,东西两病区的正负压病房,普通病房,以及病房的三十张病床。

        

        赵斌难得的有一丝空隙,站在走廊上,长长出一口气。

        

        作为华医大学本硕博连读的他,大五第一年,便取得了规培一阶段的合格证。

        

        也就在那时,他结识到自己心仪的老板——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光生教授。

        

        读完大八,博士毕业后第一年,他考取了主治,顺利的成为杨教授团队的一员——c医生。

        

        仔细算下,从规培开始,到如今毕业三年。

        

        三十多岁的他,已跟着老板在c工作了快六年的时间。

        

        从他规培进入c的第一天起,老板就半开玩笑的告诉他。

        

        “小赵,c的医生必须练就一项绝技,那就是倒地就睡。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倒头就要立马睡着。

        

        睡着后一声叫喊,又能像打了鸡血一样站起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c医生。”

        

        这几年里,他练就了老板口中的技能。

        

        只要病房中出现监护器的报警声,他甚至能从睡梦中弹跳起来。

        

        “赵医生,赵医生,电话。”

        

        电话是急诊室打来的。

        

        收起思绪,接完电话。

        

        赵斌向护士交代几句,便匆忙往急诊室跑去。

        

        同仁医院的急救中心分为三个部分,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病房(c)和创伤外科。

        

        正常的流程,急诊医生确认病人需要转诊c,就会通知c护士做好迎接新病人的准备。

        

        然后c病房这边,就会准备好相应的用物。

        

        并且,当班医生还会赶到急诊科了解病人情况。

        

        今天晚上的c  病房,只有赵斌一个主治医生值班。

        

        没得选择,他只能亲自过去看看病人的情况,并协助急诊科转诊。

        

        临走前,他又交代护士准备好床位和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抢救用物。

        

        随时待用。

        

        急诊科老牛,在电话里面说,急诊那边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

        

        持续性发热一个多星期,送来时已经骨肉如柴,不能平卧。

        

        初步疑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伴随重度心衰。

        

        刚到急诊室门口,赵斌和老牛交换了眼神,然后他就径直走向病人床前。

        

        由于病人不能平卧,只能半躺在病床上。

        

        走进后,他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病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呼吸急促,口唇紫绀。

        

        赵斌又简单的查了患者的肢体。

        

        双腿浮肿,呈惨白状。

        

        上肢的外周静脉,已能看出部分塌陷。

        

        从针眼上看,急诊护士肯定是找了几处地方,才成功建立起静脉通道。

        

        往往这种外周静脉塌陷,或者是不充盈的情况,静脉穿刺是很难成功的。

        

        即便成功,也会因为补液通道不畅,而导致无法输液。

        

        赵斌粗略的看了下输液管,滴液正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