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君如青山,永不相负(完)(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君如青山,永不相负。

        赶着最后一抹夕阳,秦昭世终于回到了秦世子府。

        年少相识的两人,自洛国蓟城一别,二人便再未见过面,亦未有过书信,只从旁人的支言片语中,从中揣摩出对方的真实境况。

        虽是一见如故,却因二人身份之故,不能时时时与其近之,故而连书信也未曾通过。

        此番二人再会,亦是重逢之喜。

        秦昭世自怀里掏出一物,那是偶然间所得,因此物方能及时等到洛惜贤,亦才能提早做好准备,见一回那不打不相识的知交好友。

        如今,二人既是定下了盟约,从前的顾忌自是无须再理会。这首要一事,便是双方需时时通上一回书信,免得二人皆是忘了对方,这可如何是好?

        当然了,这么多年都未曾忘却的双方,又岂是轻易能放下的,不过是二人谈盟约时,年轻人撇不开面上的为难罢了。

        伏在几案上,刻了一卷又一卷。

        又扔掉了一卷,秦昭世不甚满意的书信,第一回给洛惜贤传信,却不知应该如何做,倒不是不知如何写书信,而对于应当言之何物,无从下手。

        好在,幸而当此之际,化作殷勤的秦婴传来极好的消息,六国分秦的大计,因秦国的分化之计,见下变得四分五裂,合盟不再。

        欲与其共同分享这一好事,然又不好说得太过明显,万一送信的鸽子,途中发生了何事,遭他人拦截住了,消息走漏,于此时的秦、洛两国无益也。

        故而刻上:五行、流沙四字。落款则是以望月楼等多处的记号,以古籀文属之。

        将书信绑在一只肥胖的信鸽身上,将其往上空一抛。初时颤颤巍巍的信鸽,待适合了那份平衡后,便跃上树梢,消失在黑暗之中。

        ......

        另一头的洛惜贤因缘际会下,收到了书信,以及一顿美味的烤鸽子。由于十分味美的鸽肉的缘故,心情亦是好上了不少。

        对于盟约,心中本就乐意的洛惜贤,见下更是自在不少,秦昭世的书信,并未如同那等只谈风月之人,来信便是一通深情款款。

        事已定下,二人皆非那等出尔反尔之人,自当好生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重逢,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相知。

        既是如此,自当回报也。

        然信鸽早已祭了五脏轮回,手中又无多余可用的信鸽,只得按捺下回信的想法,洛惜贤决定先将事做了,再去信亦是不迟也。

        远在栎阳的秦昭世左等右等,信鸽像是一位失约的佳人,久候不至。

        乃至于见着归秦的秦婴,秦昭世谈及正事之时,心里仍惦记着这一只肥胖的鸽子,甚至希望从秦文谨、秦婴口中得知信鸽的下落。

        二人不知道信鸽何用,且聊着家国大事,一只信鸽的下落,自不在他们的关心当中,遂将其揭了过去,徒留秦昭世一人独自惦念。

        月余过去,仍不得回信。

        秦昭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对方无意与他多言,然二人定下白首盟约,将来互看对方不顺,可如何是好?

        瞧他君父与娘亲,羡煞旁人,落在自己的身上,秦昭世亦是希望能遇得一位,能携手并进之人,即便在这乱世之中,亦可做一对有情人。

        可若是对方只收了去信,却不愿予他回信,又当如何是好啊?咦?秦昭世忆起先秦王有一回开罪了先秦王后,痴缠了数日,方得了先秦王后的原谅。何不效仿之?

        洛惜贤吃了信鸽,断了书信往来之路,教秦昭世心里七下八下的,一面朝心国中大事,另一面惦记着奉师命下山四处历练的人儿。

        秦昭世有了法子,立时便坐不住,将一卷较之前去信长了不书的书信,绑在另一只瘦弱几许的鸽子身上。

        先前怀疑是肥胖的鸽子,应当是偷哪家的吃去了,这才不回栎阳,见下换上一只瘦些的,应当会勤劳些许。

        准备回报一二的洛惜贤,已是回报有一,将那陆尘劝去了秦国。

        再次收到了秦昭世的信简,数月未食烤鸽子,却见得这鸽子瘦弱的样子,实在无二两肉,还不够喝口水的功夫。

        在说道一二七国事之时,秦昭世又在信简关心她近来如何,暗喜的同时还以为当有所回应,这一回的鸽子,当作是善事罢。

        又想起信简中似有提到,信鸽不知所踪一事,洛惜贤不自在了一瞬,又那份心虚扔掉,大大方方的回信,将鸽子的去处说明。

        收到回信的秦昭世,此时方才明白并非是不理他,而是因为信鸽早已入了祭了五脏轮回,早已回不了栎阳。

        为了确保每回去信,都能得到相应的回复,故尔秦昭世决定将去信的信鸽,每回都多上一只,环肥燕瘦,任君抉择。

        第一回见两只信鸽的,洛惜贤吃惊不已,在玄应离、冷小帅同样惊愕的目光下,十分坦然的收下信简,放走了瘦弱的那只,留下肥美的一只。

        既然有人乐意宠着,何乐而不为之也。

        莫要浪费他人心意,亦是一种美好的德性也。

        心安理得的受了对方的好意,洛惜贤领着小弟两人,还有一位老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