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一统事难为(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各位朋友们,去关注置顶区评论吧!里面有更多本书相关内容。)



        魏侯十三年七月,暑期即至。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以楚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展开了对魏国的全面攻击。



        几国联军三十多万人马齐动,其声势自然浩大,魏国方面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魏无忌将这楚国等军队引出,最希望的当然是更多消灭其有生力量,但最后他还是决定稳一点儿,



        所以魏军这边以守为主,楚军的攻击一时难以奏效,局势就这么僵了下来。



        谁也奈何不了谁,除了拼谁的意志力强外,对双方大军的后勤支援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相对来说,楚国等是就近防御,且南方气候更适合耕种,所以其后勤压力要小一些。



        魏国一国之力养活六七十万大军,难度不可谓不大,继续守下去只会转优为劣势。



        而一旦出现颓势,便可能是一场大溃败,虽然魏无忌输得起,但却可能使得魏国之前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时候,魏无忌其实有两个选择,除了选择转守为攻,还可以徐徐撤出王畿之地。



        但魏无忌不可能选第二种,除去脸面上不好看,更多还牵扯到许多现实利益。



        他魏无忌现在已经立了姬权为君,若此时他退出上洛之地,即便他将姬权一起带走,那也失去了利用天子法统的机会。



        到时候熊俊等人,一定会在上洛另立一位天子,便会使魏国处于尴尬境地。



        当然了,还促使魏无忌选择拼一把的,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和手下人的能力。



        这些年来魏无忌主持了许多次大战,大多取得了胜利,也使得他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让自己不但成了魏国的掌舵人,更站在这个天下权势的巅峰。



        所以魏无忌不惧怕打仗,敢于面对任何挑战!



        魏无忌意志转变很快便影响到军队,之前处于防守姿态的魏军,在各个抵御都组织起了反击。



        但楚国人也不是吃素的,更何况熊俊决定豁出去了打,所以魏军的反击短时间也没什么重大突破。



        这种焦灼局势可就让魏无忌不淡定了,但他仍旧沉得住气,但下面的将军可就不一定了。



        焦躁之情在军中酝酿,魏无忌本人也有一定察觉,他只能严令各个将军,让他们以稳为一切行动基调。



        …………



        上洛城南的一处城邑中,有两万魏军驻扎于此。



        这两万大军可非等闲,除了一万负责戍守的魏军外,还有一万骑兵驻扎于此。



        而这一万骑兵也非普通骑兵,而是战斗力绝强的铁甲骑兵,由魏无忌心腹将领胡汉三亲率。



        一个小小城邑驻扎如此重兵,更有胡汉三亲自坐镇,便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



        是的,这处洛云县的城池,正是魏军在上洛以南防线的支点。



        诸侯之军虽然可以越过这个支点,和魏军之间来回打拉锯战,但却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实际上,洛云城内原本是有三万步卒的,但另两万大军因有任务,在两天前便被调出城内,不然这里只会有更多兵卒。



        洛云城的情况魏无忌当然清楚,他之所以将大军抽调出来,将洛云这处城池置于危险之地,为的就是再度将楚国之兵往前吸引,达到围而歼之的目的。



        这是大的谋划,魏无忌当然要告诉洛云城内的将领,胡汉三就是知情人之一。



        知情归知情,但对长久驻扎于此,胡汉三心里当然是有怨言的。



        其他人都在外面征战立功,他胡汉三也是国君心腹,本该有无量前程,却被困在了这么个地方。



        能想到这些,便足见胡汉三大局观念弱,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因为他本就是魏无忌从草莽中火速提拔起来的。



        胡汉三虽然也打了不少仗,除了最开始指挥规模较小,后面统领铁甲骑兵皆是以力服人,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仰仗过自己的谋略。



        七月初八,和往常一样的艳阳天里,胡汉三卸下厚重的铠甲,在军营内独自一人喝着闷酒。



        这两日他都是这么过来的,南方之地温热潮湿,难受得不得了,只有借助酒水才能消除烦闷。



        但胡汉三喝着,其他人却不敢坐视他胡来,洛云城内的另一位将军立时就来劝阻。



        “胡将军,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这里饮酒”高阳满是愤怒道。



        高阳就是武安高家那位高阳,别看这位本是纨绔子弟,但认真起来也是不差。



        七八年征战下来,高阳也成就了自己将军之位,总算摆脱了将门犬子的耻辱。



        这一切都来之不易,高阳便分外感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