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人见人欺棒子军(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看了一阵,二人沿着马道下了城楼,金总兵见吴狄不骑马,便也将马匹交给亲兵牵着,自己陪着吴狄缓缓步行前往总兵府。

        一路上,吴狄放眼望去,这里与其说是一座关城,看起来倒更像是一座大军营。

        放眼望去,街道上往来走动的,多是一身高丽国装扮的士兵。

        街道两旁,原本的酒肆饭庄商铺,一律门板紧闭,细看上面的浮尘,至少已经关门歇业一个月以上了。

        见大帅满脸堆笑陪同一个戴着虎头面具的青年男子在街面上行走,后面跟在一大群如狼似虎的亲兵,过往的士兵避之不及,实在躲不开的,忙不迭地向金总兵屈膝行礼。

        金总兵根本无暇理睬他们,挥挥手不耐烦地示意他们赶紧滚蛋。

        跟随总兵大人的亲兵们脾气很大,有些跪在地上一时没反应过来的士兵,就被他们一脚踹倒,滚地葫芦般滚到街边去了。

        吴狄暗自摇头这高丽军中,别说军官,就是亲兵都视底层士兵为刍狗,一旦上了战场,如何能够让他们卖命死战?

        不过这是别人的部下,他不想多加置喙,当下随口问道“城里的居民都迁走了?”

        金总兵解释说,平安关本来还是很热闹的一座小城,不过倭军兵锋直指平壤城后,这里就变成了抗日前线地带。

        平安关的固守,关系到整个平安道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因此上峰有令,将一切闲杂人等悉数迁离关城,以防其中混杂奸细。

        目前,城里没有平头百姓,只有镇边军的官兵以及少数他们的家眷。

        金总兵颇为神气活现地说道“眼下平安关中,聚集近万人马,全部由我一人统御。此关易守难攻,倭军来关前看过一次后,见我兵多将广,军容齐整,自知无力攻克,根本就没有尝试发动进攻,就那样灰溜溜地退兵了。”

        真是这么回事吗?

        吴狄心底深表怀疑。

        在他来自后世的记忆里,1592年(即明神宗万历20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20年)4月14日,日军第一军团约2万人于高丽国釜山一带登陆,随后,剩余的13万人分为8个军团,在总督宇喜多秀家的率领下,仅仅用了19天,即5月2日,便攻克了高丽国的王京汉城,一个多月后的6月15日,又攻陷了高丽国第二大城市平壤城,棒子们低得令人发指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日军的攻势,极其凌厉,可谓势如破竹,高丽国几乎调集了所有能够用于作战的部队,试图阻止,不,是拖延日军前进的脚步,但无一例外地遭遇惨败。

        日军在花去两个月时间,攻占高丽国的大部分国土后,基本上就止步于平壤城一带,平安道的西道也有部分城池沦陷,但平安道东道则幸免于难。

        这不是因为日军大发慈悲停止了侵略的脚步,更不是高丽军大发神威挡住了敌人的攻势,而是日军相继登陆后,本打算就地劫掠,用抢来的粮食供养自家的军队,结果发现高丽国比自己想象的更穷一百倍,无论如何也搜集不到足够的粮草维持大军的消耗。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减少军粮的消耗,日军只好减少不必要的军事行动,并动用大量船只,从本国调集粮食过来。

        这个时候,沦陷区内觉醒过来的高丽义军,开始了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游击战,专门打击日军的补给线,使得日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围追堵截,维持己方对前线军粮的供应。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双方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高丽国的战局趋于稳定。

        这也是日军暂时不急于攻打平安关最大的原因。

        若非高丽官员急于将明廷绑上自己的战车,无耻地出卖了首批进入高丽国的明军,单凭这两千多的明军骑兵部队,不停地采用袭扰战术,就能够让缺乏骑兵的日军疲于奔命,进一步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

        史大哥死得太冤了!

        自己的爱马“踏雪”也死得太惨了!

        两千同袍血洒平壤城,更是死得不明不白!

        吴狄清楚地记得,那个给明军假情报的高丽国官员姓崔,叫啥名字忘了,是高丽国兵部的一个郎中,他是在平安道接待祖承训时,放出这个假消息。当时祖副总兵再三询问,崔郎中一口咬定此事千真万确。因为对方是高丽国朝廷的高官,祖承训信以为真,于是就上当受骗了。

        吴狄恨恨地想着,日后一定要手刃谎报军情的崔郎中,方解心头之恨。

        城内的军兵数量确实不少,不过其中不少人看起来都是颇为羸弱,与金总兵身边的亲兵相去甚远,若是与虎狼之师的日军对比,更是天壤之别。

        这还是镇边军——高丽国的经制之师中,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若是寻常的部队,恐怕更加不堪一击。

        吴狄不由得暗自摇头,这样的军队,守城都够呛,更别提出去野地浪战了。

        金总兵看在眼里,知道吴狄瞧不上这些士兵,不免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吴将军有所不知,我本来驻守京畿道,怎奈倭军势大,镇边军乱吃两场败战,折损了不少精锐,这些补充进来的新兵,有不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