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五年(上)(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丞相府内的东西并不真的属于李思所有。

        官府,顾名思义为官家所有,而丞相府,按照这种说法同样是归丞相大人管辖。

        你当丞相一天,这丞相府归你所属一天,但人总会老,丞相大人也有归老还乡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这府邸是要收回的。

        官府属官家,不是官,那也就不归你所属。

        除非有特例,皇帝下令赏赐于你,那等你归老之后还是能接着住在这府邸里边,下一任丞相上任之时新盖一座便是。

        不过这种特例不是没有,而是少之又少,一座府邸绝不能敷衍,但这都城却是寸土寸金,延续千百年之道并非是将这都城一扩再扩,事实上北阳城已经向着四周扩建了不少。

        到时候收回发现府内少了什么东西,一般都是会既往不咎,毕竟人家辛劳了一辈子,别说是无意弄丢的,就算是藏点儿私心拿一些东西当作回乡的路费也无人好意思说些什么。

        但若是追究,完全是可以追究的。

        丞相府丢了一把锁,便能让丞相大人慌张到这种地步,甚至将儿子赶忙送到南境皇权触碰不到的地方想着保命,看起来有些太过可笑。

        若真是单纯为自己弄丢了一把锁当然可笑,就算李思归老之时被人发现府内少了什么东西,别说是区区一把锁,哪怕丞相府被其折腾的土崩瓦解也是不会有人拿这个来治他的罪。

        不过丞相大人的紧张并非是毫无道理,锁丢了,就证明是有人拿走了。

        柴房的锁丢了,多半与厨子脱不了什么干系。

        而厨子,李思一直知道他早就被收买了。

        在朝堂之上,背靠那张龙椅,手持天子印玺,若要你死,你走不出朝堂。

        而在自己家府邸内,掌握了你的每顿饭菜,同样是掌握了你的命脉。

        在这座城内,许多官员皆有如此遭遇,但并非全部。

        正如李思所说,那把锁别说只是普通的铁锁,就算是金锁,带有丞相府的官印也同样是卖不出去,没有人敢去收这种东西,毕竟是杀头的死罪。

        若当真是为了钱财,厨房内有着不少珍贵药草和食物,这些东西更方便中饱私囊。

        有印记的东西代表着容易留下证据,也代表着容易制造证据,再加上与和安郡有关,同样是老谋深算的丞相大人全部都明白了。

        他已经是步入险境。

        丞相之子李深携诏出城,不过那纸诏令在半路上便被他随手丢弃,也没有前往和安郡接收兵权。

        一个月后,出城的那两人风尘仆仆回归,其中一位黑衣少年坐在马背上总觉着什么地方有些不大对劲,却又想不出个所以然了。

        不过不管对不对劲,与他也再无什么关系,这一个月以来,他过的同样是很紧张,好在确实如王招军所言,没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行刺杀之事,所以他很安全。

        但是,他紧张的却是另一件事,灵学院开考在即,各方人员皆汇入这座城市。

        他,算是最晚到的一个,比很多他国的外来人员还要更晚上一些。

        王招军入宫复命,许长安,忙着赶赴考场。

        李思站在府内,仰头望天,发出一阵阵苦笑,七月初,天气已不算温和,丞相李思早已脱了官府,身着素衣,在等待着自己的归宿。

        在皇宫内,那两人千里去往案发地查案带回的证物是一枚箭头。

        看似普通的铁箭头,上面有着熔铸后尚还残留着的一丝印记,经过廷尉府进行对铁的质地和纯度对比,大家发现了一个骇人的真相。

        各地箭弩严加管制,若想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铸造一批弓弩出来简直是痴心妄想,而在自家关门造车或许同样是痴心妄想,但证据却是如山般催人。

        又经过两天的调查,轻易查出一个月前,丞相府管家曾深夜外出,托人打造了一把新锁挂在柴房。

        并非是那管家办事不利,而是丞相大人知道这事早晚会败露,打造新锁既是坐实了自己的罪名,同样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人以为自己正想尽一切办法补救,妄想挽回此事,只有这样,自己儿子才有携诏出逃的机会。

        就这样,这位年轻的丞相大人倒台了。

        太尉一职始终空缺,而今位列三公的只有一位,那位在前不久家中换了个厨子,从而好像让自家小少爷吃不惯的御史大夫,崔仁。

        大公子最有利的助手已经不再,是何人指使丞相大人作出这种事情不难猜测,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但都是有脑子的人,不会只等着证据。

        由此一来,大公子殿下可掌握的官员也是一一折损。

        不过大公子殿下本身并不气馁,也没有丝毫的患得患失,依旧经常往那条旧街巷走动,每次回到府内皆是深夜,而入宫上朝的时间则是少了一些,让很多人以为这是要放弃与皇帝陛下相争了。

        那仅存的一点儿势力也是归老的归老,倒台的倒台。

        皇帝陛下掌握了那唯一的三公,掌握了新补进来的九卿,却唯独掌握不了两人。

        一位是太常寺的著作郎,另一位,便是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