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后记(2/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而且,有些窟哪怕是修复了,也会因为窟内条件实行永久性闭窟,注定了不被世人看见的命运,这样的话,你们还愿意吗?”

        江执笑了,“总得有人做吧。”

        肖也乐了,“这话怎么像是我说的呢?”

        “你?”江执回怼,“你嘴上尝挂的不是信仰吗?”

        肖也大大方方的,“心中有爱就要表达出来。”

        盛棠在旁抿嘴浅笑。

        是啊,如果不凭着心中的那份喜爱,又有几人能在敦煌坚持下来?哪怕不被后人看到,哪怕修到最后所面临的仍旧是老化的结局,但修复工作就是这样,仍旧选择无怨无悔地“面壁思过”。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时间来过。

        “走吧,去看看85窟的情况。”江执说了句。

        一行人出了窟。

        风沙起,戈壁浩瀚,遥远的天际似乎又能听见骆铃声。黄沙遮了几人的身影,他们渐行渐远,最终湮在无尽的天际与风影中。

        是凡人之躯,却以众神之力,来与时间抗争。

        ……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不过,如果真的再有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还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常书鸿

        如果此生找不到自己心灵安顿的地方,如果心灵一直在流放的路上,就犹如生活在漫漫长夜中。当下就是涅樂,当下就是佛国净土,明白了这点,莫高窟岂不就是我的佛国,我此生的净土。心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而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在于守不移。——樊锦诗

        李云鹤什么是工匠,工匠就是时间。

        曾经有人说,与时间赛跑,注定是场输了的比赛,他们却逆天而行,哪怕耗尽一生,也要为后人留下不可复制的文明。

        ——后记——

        《时间》即将完结之前,我突然心生伤感。

        将近两年的时间,情感似乎都在围绕着敦煌、石窟、塑像、修复和各种病害,这些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人说,你太高估自己了,写本小说并不能改变什么?或者,你认为自己能改变什么?

        我不想去改变,也无法改变不了什么。

        石窟仍旧一天天老去,保护敦煌的人也在一代代成长。这本书写来的目的,就是想要致敬那些人,那些将敦煌奉为信仰的人,如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孙儒、李其琼、李云鹤、李贞伯……等等的老师们。

        致敬,大概就是我能做到的了吧。

        或者有朝一日,你们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也能突然心生冲动去到敦煌,赏大漠孤烟,在众窟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

        曾经一度我唯恐自己完不成这部小说,敦煌是净土,我深生敬仰。好在,今天交了份尚算满意的答卷。

        也有读者好奇我在写作过程中会听哪些音乐,在这里也一并分享给大家如《敦煌》、《丝绸之路》、《end

        &nf

        y

        &nurney》、《riseepic

        ic》……

        听得最多的当属闫月老师的《敦煌》。

        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就这样,完结。

        他日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