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趋炎附势(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半个月之后,草原上的英雄大会如期召开。

        英雄大会向来由草原各部落轮流举办,今年恰好轮到了叶赫部,由叶赫部台吉德尔格勒主持此次英雄大会。

        各个部落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人山人海十分的壮观。

        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是各部落联络感情,沟通有无的重要场所,所以任何仇杀在此地都是被严厉禁止的,哪怕有天大的冤仇,也不能在这里解决,否则便会被所有部落一致视为草原公敌。

        这一规矩定的极严,从来没有人敢违反,因为谁也不敢做这个草原公敌。

        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毕竟江湖中充满了恩恩怨怨,如果人人都是见面就杀,那这大会也不用开了,也没人敢来。

        谁也不想千里送人头。

        绿色的大草原上,遍布着五颜六色的各种帐篷,来自各地的部落,带着自己特有的商品产品,荟聚于此,参与盛会。

        蓝天白云,微风带来青草的芳香气息。

        香烛燃烧,烟雾缭绕,服饰整齐的喇嘛们在虔诚地祈祷,为草原诸部祈福,不远处的绿色草原上,各部落的台吉头人围成一个大圈,团团而坐,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各类鲜美水果和珍馐佳肴。

        一处较高的土台上,叶赫部台吉德尔格勒坐在正中,满面红光。

        在德尔格勒的左手处,坐着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以及他的属下。

        德尔格勒右手处则坐着一名衣衫华贵,气度不凡的年轻男子,此人一身明国服饰打扮,长相俊秀,坐在德尔格勒身旁,看上去,他的气势竟似是比德尔格勒还强上几分。

        年轻男子的身旁,坐着德尔格勒的女儿,号称草原第一美女的苏泰。

        而德尔格勒的继承人南楚,则坐在苏泰的右侧。

        后金贝勒多尔衮以及国公扬古利两人也来了,他们坐在科尔沁部台吉乌克善身旁,位置距离主席台虽然不远,但是也不近,显示出德尔格勒对他们的冷落来。

        仅仅从距离上看,这名年轻男子的座位距离苏泰很近,甚至比苏泰和南楚间的距离都近。

        如此之近的距离,难免让不远处的一些台吉土司们升起种种遐想。

        “那名汉人是谁?居然能坐在德尔格勒的身旁?”一名台吉有些疑惑地向旁边的熟人问道。

        被问的人看上去同样迷惑,“奇怪,林丹汗作为黄金家族的正宗后裔,坐在德尔格勒左手处自是毫无问题,可是这汉人是什么来头?居然能和林丹汗并列而坐,连大金国贝勒多尔衮都排在他后面,真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苏泰就坐在他身边……”说话的人,语气中饱含着嫉恨和羡慕之情,“苏泰云英未嫁,这少年也是风流俊秀,老德尔格勒不会是有了择婿的想法吧?”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那年轻人是大明的钦差,官居三品,据说还是大明皇帝未来的姐夫,地位尊贵无比,要不他能压住多尔衮?”

        “哦,原来是明朝的钦差,难怪多尔衮也要坐在他的下首。”

        “不对,大明皇帝的姐夫?那不就是有妇之夫?”

        “靠!德尔格勒这么无耻?为了上位居然要把女儿献上?还要给人做妾?”

        “趋炎附势之徒!老夫耻于与其为友!”

        “可不咋的,你看那苏泰面色,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看来心里亦是有所不甘。”

        却说众人在这边议论纷纷,坐在土台上的多尔衮却是如坐针毡般,不时偷偷扭头看一眼面沉似水的苏泰,心痛的无法呼吸。

        多尔衮知道坐在德尔格勒身旁的年轻人是谁,后金的情报工作一向做得都很好。

        多尔衮知道,那个人就是方逸,曾经在遵化城多次挫败大金军队的男子,此人能力高强,地位崇高,手段狠辣,却没想到他会突然出现在草原,出现在这里。

        苏泰今日穿着一身盛装,肌肤胜雪,娇艳欲滴,只是她那娇媚的容颜,却挡不住面上的一缕忧愁之色,只见她娥眉微蹙,眼帘微垂,并不看一旁的方逸一眼,也没有想要和方逸说话的打算。

        看到苏泰这个模样,多尔衮觉得自己的心都快碎了!

        多尔衮望着坐在土台正中,满面红光的德尔格勒,眼中直欲喷火。

        这个贪图荣华富贵之徒!趋炎附势之辈!为了权势,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方逸做妾!只看他刻意将女儿安排在方逸身旁,而苏泰又是如此模样,便知道德尔格勒是打算强行撮合两人!

        多尔衮愤恨不已,心想德尔格勒真是个无耻小人。

        方逸坐在主席台上,微微侧身,环顾周围,早已将各人的神态尽收眼底。

        当他看到多尔衮的忿恨之态时,禁不住心中暗笑一声。

        方逸明白,多尔衮恐怕又是在吃醋。

        可是这又能怪得了自己么?

        半月之前,方逸击破喀喇沁部后,当即带着俘虏和缴获,迅速地从原路返回,并最终来到大明边境处。

        将赵率教留在那里看守俘虏,部分缴获的战马牛羊则和那些可怜百姓一起,送回大明境内,而方逸轻车简从,只带了五百骑兵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