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彦仙此生不笑忠(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绕是李彦仙如今修养已深,可接连被曲端道破心思,也颇有些尴尬。

        “兄弟绝无此意!”

        “不用狡辩,有没有这想法,你自己清楚。”

        曲端神情倨傲地坐在马上,任由西军年轻一辈中风头最劲的李彦仙为自己牵马。

        其人似乎很享受这种待遇,直到进入城中看着守军关上了城门,才继续道:

        “实话告诉你,老子确实投靠了同军。”

        “你这狗贼!”

        李彦仙勃然变色,一把抛掉缰绳,拔刀在手,指着曲端怒喝道:

        “真的是同军派来的奸细?!”

        曲端却不慌张,大咧咧地坐在马上,环视了一圈围上来的兵士,才斜视李彦仙道:

        “美士仙,你怕了?老子就一个人,还要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你怕个甚!”

        “都退下!”

        李彦仙之前就已经安排吕圆登道西城门“接应”吴阶率领的泾原路兵马,此刻这么多人盯着曲端一个人,确实有些小题大做。

        呵退了一众军士,其人继续持刀指向曲端,道:

        “曲正甫,请吧!”

        曲端也不含糊,当即丢掉自己的佩刀,并翻身下马,随手整了整有些歪斜的兜鍪,漫不经心地问李彦仙:

        “咋样?是一刀砍了俺老曲,好向逃到长沙府的小赵官家尽你的‘孝忠’,还是听咱陕西老兄弟几句逆耳良言?”

        三年前同军讨宋,李孝忠散尽家财进京勤王,却莫名其妙遭昏君奸相怀疑而被通缉,若不是他反应迅速果断逃跑,说不定那时就已经死在了临安城下。

        其人之后改名彦仙,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实实在在抛弃了“孝忠”之名。

        曲端故意在“孝忠”二字上加了重音,李彦仙如何听不出前者满满的嘲讽之意。

        只是,其人此刻却没有心思与曲端扯皮。

        同军随时都能攻下秦州,泾原路兵马又提前投降了同军,还有更坏的消息么?

        既然形势已经坏无可坏,听一听这奸细有什么狡辩也无妨。

        李彦仙上前一步,长刀架上曲端的颈脖,满脸不屑地道:

        “说吧,你明知我不会饶你还自投罗网,究竟想要什么?”

        “老子想要什么?”

        进城后就一副痞赖模样的曲端突然火了,梗着脖子大骂:

        “老子只想在这乱世博富贵,可同军看不上俺这一身本事,只想要你美士仙。不然,你以为老子想来秦州看你这张死人脸?!”

        其人情绪失控,嗓门极大,口水喷了李彦仙一脸,也吸引了远近守卒的注意力。

        李彦仙既不伸手去擦,也不关心同军为什么不要曲端却要自己,只是冷冷地问:

        “为什么?为什么要投降大同?”

        别看李彦仙拿着刀咋咋呼呼,曲端却一点都不怵。

        都是自视甚高的聪明人,在曲端表明自己就是同军派来劝降的奸细后,李彦仙没有一刀砍了其人还装腔作势问话,前者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

        “老子为什么投降,你会不知道?咱们放敞亮点,都他娘的别装模作样!”

        二人皆是西军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且暗中较劲多时,彼此都有较深的了解,李彦仙当然知道曲端为什么会投降大同。

        实际上,早在曲端未经张浚授权就擅自出兵怀德军时,李彦仙就猜到了主动响应《伐夏檄文》的曲端迟早会走上这条“后路”。

        此刻之所以逼问其人,只是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以争取话术上的主动权,却没想到曲端如此混不吝,也没了脾气,稍稍放缓了语气。

        “你想说什么?”

        曲端看向不远处的士兵,清了清嗓子,道:

        “大宋朝廷无能,立国一百多年,也窝囊了一百多年,打不过辽人就算了,还让境内番人作乱,丢掉了交趾和银、夏五州(夏国最先割据的地盘)。

        这几年更是被大同打成了狗,丢了京东丢河北,丢了河东丢京西,还接连丢掉六座都城,连皇帝都丢了俩,天下还有比这可笑对朝廷么?”

        李彦仙手中的长刀依然架在曲端的脖子上,却任由后者辱骂朝廷动摇军心。

        曲端看到了其人的犹豫,更来劲了。

        “大同压服金国,平灭契丹,还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轻松灭掉了西狗,其气吞山河之势已成,螳臂当车阻挡大同一统天下者,化为齑粉就是唯一的结局。

        你这个外来户可以为了‘孝忠’之名舍掉全家老小和满城军民的性命,老子这个泾原人却要为泾原路上下十几万户百姓的生死存亡负责!”

        曲端不愧是西军将校中的佼佼者,几句话就描述了同兴宋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还顺带揭露李彦仙欲要牺牲满城军民成全自己“孝忠”之名的阴险用心。

        李彦仙却只是冷着脸,并没有阻挡曲端在将士们面前大放厥词。

        因为后者讲的都是实话,无法反驳,也没必要反驳。

        统兵打仗不仅比拼对战双方的战略战术,还极其考验彼此的眼界和韧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