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 白头尽归来(2/4)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道:“杜家嫂儿,过晚你就带着娃儿去我家去睡咯,刚好做个伴儿。”

        南邻的十三伯也在杜甫的陪同下,趟着积水在屋内、院内转了半天,好久才说了一句话:“这屋子不得行咯,要重修一番唻!”

        杜甫点头苦笑道:“是的嘛,不得行咯!只是重修要好些本钱唻!”

        十三伯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杜甫的看法,也不再多说,仍是背着手在屋里院里查看。其他邻居,如向四哥、王二嫂、李木头、刘七贵等等也纷纷到来探望,不一会儿,不大的院子里就站满了村中父老。杜甫、杨氏忙不迭的招待大家,心中倍感温暖。

        这其中十三伯辈分最高,他跟几个乡老合计了一阵,便走到杜甫、杨氏二人身旁,对众乡亲说道:“杜夫子来到吾个村儿已经有四、五个年头喽,夫子人品好,学问好,医药也好,大家都晓得撒?”

        父老们笑答道:“晓得!晓得!”

        十三伯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晓得就好,晓得就好!我们几个老汉儿的意思是,夫子是啷们一家人,屋子破了,就一起帮他修好,啷个看如何?”

        众人拍掌道:“好撒!好撒!吾个看就把旧屋子拆了,再修个新房子撒!”

        就在这时,一些小孩子抱着一捆捆金黄的茅草奔了回来,宗武嚷道:“阿爷,阿爷,我哥子送新茅草回来撒!”

        在众人热情地哄笑声中,杜甫夫妇不禁热泪盈眶。

        ……

        数年前,杜甫携妻带子来到成都,在一条名曰“浣花溪”的小溪旁住了下来,这里临近一个小小的村落,村中有几十户人家,他们盘下了一座旧庙旁的茅屋居住。

        这些年来,除了收到朋友们一些接济之外,他主要靠着给四乡八里的百姓们看病和采药过活。他饱读诗书,只要邻里有代笔书信或书写诉状之类笔墨上的要求,从来都是来者不拒,还时常教一些小孩子们读书认字。

        这段时期,日子虽然依然过得清苦,但他的心情却比入蜀前好了许多,故此也常有新鲜的诗作问世,颇受父老乡亲们的推崇和喜爱。

        如今他家茅屋破损,四邻八舍的邻人自然都愿意来帮忙重建,大家有的送米送菜,还有的伐木打草,有的和泥烧砖,一切都是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座新的茅屋在原地拔地而起,村中的父老几乎人人都参与了这座茅屋的重建工作,也都觉得为这位人品好,学问好,医术好的杜夫子尽了一份心!

        九月中的一天,杜甫坐在院中的那张青石桌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屋顶金黄色的茅草,用桐油漆过的木柱,被粉刷的雪白的屋墙,还有院中那眼六角井和种着些草药的小小的园圃,心中感觉到无限的满足。

        在他肘边放着两张略带些水渍的字纸,是他一个月前写的两首诗,已经被许多人传抄开去。前一段忙着建屋,一直没有好好推敲推敲,今天得空,他便寻了出来,再看看还有没有地方可以推敲完善一下,他捻着花白的胡须,摇头晃脑地吟诵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正在得意间,却听藩篱外有人接着吟道: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听那人吟诵的正是自己的诗句,咬字还带着些南方口音,听上去似曾相识,却一时反应不过来。

        这时,宗武风风火火地一溜烟儿地蹿进院来,唤道:“阿爷!阿爷!那个高个子伯伯又来咯!还带来个矮个子老叔!”

        柴扉“吱呀”一声被推开,外面走进一高、一矮两个人来。前面一人,个子略矮,头发也已花白,红黑色的圆脸上皱纹不多,笑起来还有一对儿酒窝……

        杜甫“哎呀”一声从石凳上跳身,口中喊道:“岑三!是你吗?”原来那人正是即将赴任嘉州刺史的岑参。

        他往岑参身后一看,见一人身材高大,头带赭色软角幞头,身穿土色绨袍,头发胡须多半花白,黝黑的皮肤上有不少皱纹,一对大耳十分引人注目,左腿微微有些跛,正是高适。

        杜甫见了他,也客气的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什么,似乎略显尴尬。

        岑参喊道:“子美!”,他疾走几步,对杜甫一躬到地,杜甫也忙不迭的向岑参还礼。高适也上来与杜甫施礼,杜甫也终于将先前的一点尴尬抛在脑后,与高适躬身见礼。

        原来,原任左拾遗的杜甫辞官之后,辗转来到巴蜀,而右拾遗岑参改任太子中允,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

        后来,有军旅经验的岑参随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去陕州讨伐叛军,积功升为库部郎中。他性格耿直,喜欢仗义执言,因此得罪了程元振等宦官,被贬为嘉州刺史。

        此番,他照例来成都拜见了川西节度使严武,之后便约了高适一同微服前来拜访杜甫。严武素来敬重杜甫,这些年来也屡屡周济杜甫一家,只是因节度府公务实在太忙抽不开身,只得让高、岑二人自行前来。二人也不愿意惊动四邻八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