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共主天下(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战报上说,十月末、十一月初,宋军不宣而战,同时进攻成都府、重庆府、广元路、汉中、凤翔、长安和开城。

        安西府军鏖战一昼夜,非死即降,七城尽失。

        如今....如今宋军已经在以七城为中心,在解放农奴、施行土改、教改了。

        阿难答造着船,哼着歌儿,一不留神,家没了!

        你让他能不晕吗?

        再醒之时,阿难答好像换了一个人,已是无根浮萍,恍如隔世。

        呆愣良久,大骂一声,“赵维,无信小儿!我日你祖宗!”

        当初在罗汉寺不是说好的吗?不是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吗?

        这才几年?情份就没了?不是小甜甜改叫牛夫人了?

        这也是人干的事儿?

        但是,失落归失落,惊吓归惊吓,阿难答毕竟也是一代枭雄,并没有就此颓废。

        相反,他要报复,他要复仇!

        他也要学赵维,到宋廷腹地,搅他个天翻地覆。

        下令三军,收拢剩余军备,登船远航,向着扶桑....挺进!

        对,老子也去偷你的家!

        然而,阿难答注定悲情。

        他想学赵维,殊不知,他是和窝阔台的海都一个命。

        历尽千辛,跋涉万里,终见一片大陆孤悬海外。

        阿难答以为到了,自是大喜过望。

        踩上岸,甚至过了二年都不知道,那是澳洲大陆。

        正好他和海都都是绿教信徒,一起还能作个伴儿,挺好的。

        可问题是,大宋呢?来啊!?跟我打呀!?

        哪儿呢?

        .....

        ——————

        其实,赵维这边,根本就没有追击阿难答的意思,更没想过要斩草除根。

        要不,从二月开始决定奇袭川陕七城,为啥要等到年末才打?浪费大半年时间干什么?

        就是等阿难答不在川陕的时候才动手的,不然能让阿里海牙蹦跶到入秋?

        原因很简单,别看海都那二百五走错了路,一个人跑到澳洲玩单机去了。

        但是,澳洲那么大个地方,有铁又有油,还有煤和用不尽的木材资源。

        他海都一家独大不要太舒服啊!

        可他舒服了,老爷子和大宋就不舒服了。

        所以,得给他找个对手,两家抢着玩去呗!

        等忽必烈或者赵维空出手来再去收拾残局,岂不正好?

        再说回川陕,大宋将此二地收入囊中,其实已经宣告中原唾手可得了。就是随时想拿,就拿得回来的那种。

        就算现在忽必烈反悔,不要赵维了,他也无力回天了。

        原因也很简单,后世常说,华夏地形乃是西高东低,三级式结构。

        最高处是青藏高原,第二级便是黄土高原以及四川盆地。

        说这里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是有其中道理的。

        站住这两地,便等于站住了华夏第二级地势。

        自太行山脉、秦岭、大巴山脉,俯视天下,能看到什么呢?

        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依。

        后世的抗日战争,国共两党放弃了东北重工业,也放弃了天下粮仓和富庶江南。最后,我党在黄土高原打游击,蒋则固守四川,两党皆是寸土不让,也是这个道理。

        这是大势,进退可依。

        至此,中原也好,扶桑也罢,宋元互有默契,各自盘踞。两朝皆进入一个平静期,只等一个契机。

        ...

        大宋祥兴十二年夏,万众期待的扶桑大运河五级船闸终于落成。

        启用之日,代表大元访问宋廷的伯颜和阿术参加了通航大典。

        好吧,两人也不是特意来的,就大宋这破地方,让他们来都不来。

        可没办法啊,一时冲动上了相爷的贼当,兄弟俩是来嫁女儿的。

        忽必烈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让他们亲自来送亲,顺便参加运河的通航大典。

        毕竟这条运河大元朝用的可能比大宋还要多,他们的大军要借这条河进大西洋的。

        伯颜、阿术不想来也得来,也是先看看运河到底啥样子,看完就回去。

        可是,老子二月份就把亲送到了,你们八月份才通航,让哥俩在新崖山足足溜达了半年。

        心里憋着的那点对大宋的恨,对两国再战的志向,全给磨没了。

        更要命的是,赵昺这个女婿或者孙女婿,也太招人稀罕了吧?

        就半年,把两个老丈人哄的哟,服服帖帖。

        二人嘴上硬气,可是心里早就没了心气儿。

        祥兴十三年春,忽必烈点兵四十万,御驾亲征,剑指大西洋,开始了他征服大蒙古帝国,征服欧罗巴的最后旅程。

        途径新崖山,再见昔日仰望之城,却是已经认不出来了。

        离他上次作别,却是只过了不到三年,变化如此之快,让忽必烈不禁感叹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祥兴十三年夏,元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