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敌后武装(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第二天一早高宜晟亲自送孟修上了马车,又嘱咐右前锋梁涛寸步不离的保护孟修才目送他们离开。然后去了操练场找殷鹏程,瞎了一只眼的殷鹏程看着更加威猛骇人,训练新兵的要求也更高了,高宜晟一直没敢告诉殷鹏程,放逐陈胜卓的无人牧区已经有解可破了。被陈胜卓害的三千禁卫军剩了不足五百人,又射瞎了殷鹏程一只眼睛,殷鹏程恨陈胜卓恨的想要拆骨剥皮,若他是知道了无人牧区可安全进出,那怕是会立即去杀了陈胜卓的。高宜晟从殷鹏程处领了三千训练较为突出的新兵,带着他们去到了荒城的各个村落,提前练习同百姓联络感情,宣传共同抗战。

        一连十天,高宜晟发现想要笼络百姓真的挺难的,百姓一看到军队出现便都闭门躲起来,就算遇见了也是立刻跪地求饶,哭诉家中无粮无壮丁。而在第十天,孟修带着三千架滑翔机赶了回来,看到高宜晟的训练方法一时有些无语,便主动担任起了动员百姓的宣传部长。看时间紧急,便先教授将士使用滑翔机,又用了十天时间,昼夜不停的练习,将士们才克服了恐惧,掌握了驾驶要领。

        正当高宜晟感到欣喜之时,罗阳传来消息,东华十万大军已经逼到石琅城下。形势危急,于是趁着夜色,高宜晟一声令下,三千人分成了十批依次从荒城西侧建木山腰由战马牵引飞向玉桑城的密林里。左右前锋秦桥梁涛为首,高宜晟带最后一批结尾,约定在密林中汇合。

        孟修纠结着要不要跟高宜晟去玉桑,毕竟进入敌占区还是很危险的,但此时自己退缩又显得不仗义。高宜晟似乎看出了孟修的心思,帮孟修解围道“回去好好照顾招云,我回来之前若招云有什么不好,我便唯你是问。”说着便坐上滑翔机准备出发。

        孟修终是被高宜晟感动到了,就在高宜晟纵马前行的前一刻爬到了高宜晟腿上,紧接着滑翔机便随着马向前冲去。高宜晟又惊又急斥责孟修道“你找死啊,这多危险,万一你没上来会被这东西砸死的。”

        孟修一脸轻松,紧紧抓着高宜晟道“我既然是宣传部长,自然还是该去一线指导作战的。我没有安全带,你可要抱紧我,不然我会掉下去的。”

        终于在太阳升起前,高宜晟的三千敌后武装队伍全部到达了玉桑城中的密林里。清点了一下人数,这次飞行还是不够成功,折损的人有近五百,而着地受伤的也不少,集结起来能正常行动的只剩不到两千人。高宜晟不忍放弃伤员,孟修便出主意在密林里建立根据地,用树枝杂草搭建临时住所,又在周边铺设陷阱机关,留百余人照看伤员和滑翔机,食物和水只能就地取材,所有人都必须用树枝树叶遮挡隐藏自己,做饭也只能到很远的河边。

        高宜晟本打算让孟修留守根据地的,但孟修执意不肯,便同意他带五百人去附近村镇搞宣传工作。而高宜晟则带着一千多人去偷袭敌营,此时东华大军已经出发去攻打石琅了,在玉桑的守卫便很空虚,高宜晟带人绕到敌后,发现东华军中只留了千余人看守粮草,高宜晟便命秦桥带五百人去前营点火烧主帅营帐,而自己带着剩下的人将粮草劫走。

        出发前孟修提及过粮草的问题,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术获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孟修所说的案例中抵抗军用了八年才获胜,北境地方小点,不过最少也得一年半载才能出成效。那么敌后武装最大的缺点就是粮草供给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向百姓讨粮无异于要百姓的命,如果咱们手中有粮,那么笼络起民心来就容易多了。所以高宜晟此来的第一目的便是把粮食偷走,自己有了粮就能发动百姓,而敌人没了粮也就没了斗志。前方主帅营地火起,东华守粮队伍立即赶往前方,粮草便出现了守卫不足,高宜晟见调虎离山计策成功,带着剩下的七百人去抢夺粮草,很快便击败东华守卫,但粮草太多,七百人根本拿不走。

        于是高宜晟便下令能带走的都拉上,带不走的都烧掉,一行人匆匆拉上粮草,将剩下的点燃,便向密林里撤退。偏是天公不作美,高宜晟等人带着粮草刚逃出东华营地,便下起大雨,敌军粮草逃过一劫,而高宜晟等人带着粮草在雨天的林地里行走异常困难,与秦桥汇合后,一行人跌跌撞撞,拉车的拉车,掩盖车辙的掩盖车辙,走了一天才回到根据地。而东华大军营地被偷袭一事很快传到了攻打石琅的大军那里,东华大军不得不撤退回防,算是暂时解了石琅危急。

        孟修由梁涛护卫着在附近村寨搞宣传,一进村孟修便让将士们敲击锣鼓,引来众村民围观,往常军队进村都是悄无声息的直闯民宅抢粮抓人,如今孟修这大张旗鼓的反而让村民不知所措了。孟修客客气气的向村民传达着元央静王高宜晟率军前来解救玉桑的消息,并阐述了静王的龙威军团多么多么的仁慈爱民,军纪严明,坚决为民除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等的说了一上午,直说的口干舌燥。散会后询问了村民本村的村长,见了村长又是一番威逼利诱的拉拢,后来又找来了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和能说会道的,许以名利,希望他们能够说服百姓帮助静王抵抗东华大军。后来下了大雨,为了实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孟修下令让五百人不得私闯民宅,大家在村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