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尾声(2/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门关内。所幸杨震力排众议,遣班勇为将,率军击退匈奴,降服车师。

        然而,外敌虽然击退,可中原却开始灾害连年。延光三年,仅一年时间之内,洛阳城及二十三个郡国发生了地震,四十一个郡国发生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大汉再也不复曾经的清平盛世之象。渐渐的,民间开始流言纷纷,都道是因为刘怙宠信奸佞,为政不仁,以至天怒人怨。

        延光四年三月,深陷内忧外患之中的刘怙为了排解心中郁闷,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行抵宛城之际,刘怙忽然身染怪病,浑身时冷时热,随行太医们束手无策,只好即刻返京。在距离洛阳百里之距的叶县,刘怙已然病入膏肓,陷入了弥留,甚至连后事尚未来得及嘱托,便撒手人寰,时年不过三十二岁,史称汉安帝。

        安帝驾崩后,阎皇后伙同阎显、李闰等人立即发动政变,将安帝的独子,已经贬斥为济阴王的刘保废黜为庶人。

        原来,当年刘保的生母宫人李氏被人毒害而死,便是阎皇后指使李闰下的毒手。虽然刘怙从未对她起疑,甚至在邓绥面前力保她的清白,但她始终惴惴不安,担心万一有朝一日太子刘保继承帝位,追查起当年生母之死的真相,她和她的阎氏家族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在邓太后去世后,她便时常对刘怙吹枕边风,诬陷刘保喜好声色不务正业,甚至对她这位嫡母不孝。加上李闰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久而久之,刘怙便渐渐疏远了刘保,并最终不顾群臣的反对,废去刘保的太子之位,贬为济阴王。而今,安帝去世后,大权在握的阎皇后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将刘保再废为庶人。

        阎皇后意图效法当年邓太后迎立幼帝,立个傀儡皇帝,她便可以继续垂帘听政,独揽大权。阎显找来了北惠王刘寿之子,不满两岁的幼儿刘懿继承帝位。

        或许是阎氏兄妹丧心病狂的行径已经激起了上苍的忿怒,他们立的这个傀儡皇帝即位后不到七个月便暴毙而亡。

        世道轮回,一直对李闰心存怨念的黄门侍郎孙程、王康等十九人借着幼帝暴卒,宫里乱成一团的时机,联合羽林卫合力斩杀了李闰、阎显之弟及其党羽,逼迫阎皇后迁往离宫居住。而后,孙程等人拥立刘保为帝。自此,出生于天下第一尊贵之家却一生磋磨,屡遭奸人陷害的刘保,终于坐上了本应属于他的皇位,是为汉顺帝。

        刘保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将作恶多端的阎皇后、阎显及阎氏一族诛杀殆尽。而后,刘保不由感念起当年邓太后之恩德,若非邓太后全力保护幼年的自己,恐怕他早已死于非命。在偌大而冷漠的宫廷中,邓太后是唯一一个真心疼爱过他的人。于是,刘保下旨为邓氏一族平反,并任命邓骘亲属十二人为郎中,光复了邓氏一族满门名誉。

        这些都是后话了。

        岁月长河,湮没了无数的权谋和纷争,悲欢与离合,龃龉及荣光。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如同流星,划过永恒的夜空,霎时灿烂,刹那芳华。

        延光五年的一个春天,洛阳城东南八十里,汉和帝与和熹皇后合葬的顺陵,芳草萋萋,无垠旷野中,一个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者,缓缓现于茫茫天地之间。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事实上,许多事他都已经记不清了。岁月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沧桑的沟壑,也无情的压弯了他曾经挺拔坚阔的脊梁。他看上去与一个寻常老农夫别无二致,无人知道,这个垂垂老矣之人,三十年前曾是驰骋沙场力战胡虏的汉军大将。

        老者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终于走到了地陵宫殿外的土丘上,再往里,他便进不去了。蔡伦死后,这里再也无人守陵,但仍有汉军侍卫日夜把守。侍卫们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的伫立在殿外,对来人视而不见。

        三年前,这个老者第一次出现在这里,他们驱赶他,甚至殴打他,可他却依然固执的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一次又一次被驱赶,被殴打,还是顽固不化。直到后来,侍卫们都已经懒得再搭理他。

        青草覆盖的土丘上,老者凝视着远方陵寝殿阁那高耸的飞檐,突然像个孩子一样咧嘴一笑,颤颤巍巍的从怀里取出一只精巧的银酒壶,双手捧着,像是捧着一个稀世珍宝。

        而后,他颤抖着双手打开了壶盖,对着地陵的方向轻轻洒了下去,喃喃自语着:“丫头,芙蓉酒肆的杏花酒,你最喜欢的,我给你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