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养马的故人(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徐荣带着五千兵马走了。

        潜伏于河内的暗哨很快将此事传回了兖州。

        看着手中的密信,曹操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天助我也!

        “主公何事如此高兴?”

        新加入麾下的程昱好奇问道。

        戏志才病了以后,几乎就是他和毛玠在负责帮曹操出谋划策。

        “河内传来的情报,说是徐荣领兵外出,往冀州方向去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事宜,但董卓的前线部队肯定出了大问题,否则不可能把身处要害之地的徐荣调走。

        曹操本来打算出兵青州,兵马都在屯在了济北国,随时可以出兵,结果青州黄巾凉得太快。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曹操自个儿在兖州迫降了三十万,导致青州黄巾战力崩溃。

        没有名义,不好公然动手。

        现在倒好,最令他头疼的徐荣走了,这不是等于把河内送到了自己嘴边么?

        河内乃军事要塞,连河东而窥司隶,东邻兖州北结魏郡。若能拿下此地,就可以渡河进军洛阳,到时候,就能从水火中救出天子百官,匡扶大汉社稷。

        这是一块曹操做梦都想要吞进肚里的肥肉。

        现在徐荣走了,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曹操脸上溢出兴奋之色,当即下令,集合昌邑本地兵马,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出兵河内。

        “主公,河内军事重镇,董卓不可能不派人交接换守。且昌邑驻兵只有三千不到,人手是否少了些?”程昱为此有些担忧,倘若河内军死守郡城,这点兵马难以攻破城池。

        曹操对此不置可否,振声说道“兵贵神速,要是慢慢集结大军,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时间。徐荣带走了大量军士,河内所剩兵马无多,正是夺取的大好时机。”

        “况且河内郡守缪尚本是王匡旧部,王匡死在了徐荣手里,他心中定然也是怀有怨恨,只要暗中派人与其联合,他定会与我一同反击董卓。”

        曹操当初敢孤身刺董卓,就说明他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程昱问“主公准备派哪位将军领兵?”

        曹操本来是想亲自去的,然则手中事务一大堆,暂时脱不开身,所以只能遣大将前往“吾准备派子孝领兵。”

        子孝,也就是曹仁。

        其实夏侯渊更合适,只不过夏侯渊带兵去兖州境内的泰山郡剿匪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眼下曹操急于攻击河内,夏侯渊指望不上,曹仁就是最好的选择。

        程昱对此点头,诸将之中,曹仁算是比较稳重的将领了。

        让他领兵前往,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

        井陉关下,董卓大营。

        在调走高顺以后,为了更好的配合救出郭汜,董卓又派出张辽率领五千兵马前去武安,做佯攻之状,以吸引麴义注意。

        除此之外,张燕在常山的进攻也不顺利。

        张郃占据了地势,又建立六处冢寨,卡住各处要道,进行坚守,搞得张燕很是难受,有力使不出。

        “这些名将,果然不容小觑啊!”

        董卓很是头疼。

        原以为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的冀州,没想到这才刚刚开始,就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必须得想办法,弄死麴义和张郃才行。

        不然这两个家伙,一左一右,实在太烦人了!

        荀攸的长处在于大局观很强,阴谋诡计他不擅长,所以董卓也没找他,而是问向女婿李儒“贤婿,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弄死他俩?”

        战争嘛,从来不讲手段。

        只要能赢就行。

        李儒祸祸人的手段很多,但有时候也不是万能。

        尤其是张郃、麴义都是名将,普通的鬼蜮伎俩,譬如刺杀、投毒之类,对他们根本无效,反而还会引起他们的戒备。

        李儒短时间内也想不出好的法子,董卓就很惆怅了。

        他之前想过亲自出马,集重兵去攻击其中一方,但荀攸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袁绍不是傻子,他也不会坐视不理,倘若董卓攻击其中一方,袁绍必定会及时增补援军。

        董卓进不去,就没法阻断这些援军。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增兵,只会使战局更加焦灼。

        稍有不慎,就容易泥足深陷。

        所以,目前还是先进行试探性的交锋,等收集到的情报够多,或者是等到局势有变,再作抉择。

        两大谋士都没办法。

        心情烦躁之下,董卓想去骑马走走。

        吹吹凉风,也许会使得头脑更加清醒一些。

        亲兵将马牵来,八尺余高的西凉大马,浑身毛发柔顺,较之以往,体格似乎又壮硕了不少。

        看着眼前的大马,董卓忽地想起一个人来。

        许久未见,几乎都快要把他遗忘。

        亲兵搬来了小凳,董卓不像义子他们身手矫捷,能够有帅气的上马动作。

        董卓上马,往往是要踩着凳子,才能翻上马背。

        想起了故人,董卓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