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标的(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就在zx县餐厨垃圾项目被曝光报道的前半个月。

        s市政府组织了一个由食品安全办、城管局、环保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到zx县参观考察,已经运行半年多了的zx县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项目。

        zx县城管局柳副局长、环卫处卜主任全程陪同,颜龙负责安排参观行程,向来考察的领导们介绍项目运行情况。

        zx县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项目,是ks生态公司破冰之作。

        ks生态公司运营将近十年,n市区的业务倒是越做越大,餐厨垃圾处理量,从第一年的每天十几吨,增加到二百多吨。处理工艺技术也日趋成熟,自成体系,国内已在运行和在建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技术,百分之八十以上与ks公司工艺大同小异。

        光开花不结果,名声在外的ks生态公司经济亏损较为严重。

        当初,为了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有原料开动生产,ks公司老板向n市政府承诺免费处理餐厨垃圾,并且估算能够保本运行,甚至有微利,然后再以n市处理厂为运营范本,向全国拓展拷贝。

        事与愿违,处理厂自身产生的收益,只能勉强维持运行成本。不菲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商务拓展费用,就没有地方着落了。

        经过努力,2008年,n市政府拨了五十万补贴ks公司,第二年增加到二百万,远远不足弥补ks公司高达六七千万的亏空。

        2010年,已按捺不住的董事长,开始插手由他弟弟打理着的生态公司,并通过n市人才服务中心,引进颜龙协助他管理公司。

        董事长把公司内部管理托咐给颜龙,自己拓展业务,他舍远就近,果断地召回漂在重庆、成都、天津、武汉等地的业务人员,将业务开发重心转移到省内项目,说服弟弟,省外只销售设备不做项目运营。

        zx县项目虽然是个临时性项目,合同期只有三年,但意义非凡,第一,董事长的就近决策成功;第二,先入为主,    zx县后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舍我其谁,标书中也注明今后处理厂建设运营,包括收运业务,优先考虑ks公司。让老板欣喜的是,ks公司终于得到了以吨位补贴的价格机制。

        中标书约定,    zx县政府以每吨258元,每季向ks公司支付上季收运处理费,其中收运费每吨138元,处理费120元,三年合同期内不开启调价窗口。

        当时,ks生态公司为n市年处理餐厨垃圾十万吨,如果能按与zx县签订合同计价的话,一年就有一千二百万收入,可惜n市项目没有走过招投标程序,系企业自建商业项目,价格机制无法落地实施,只能以补贴形式拿个零头。

        zx县项目的运行方式是,收集zx县里产出的餐厨废弃物,然后运送至n市ks公司处理厂处理。标书规定,中标企业必须在两个月内启动收运处理工作。否则视作违约取消合同。

        颜龙负责项目启动工作,他不但使zx县项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启动运行,而且对zx县餐厨废弃物收运工作,作出了两大创新举措。

        颜龙陪同s市考察组领导,到大马路边大酒店,广场中饮食点,住宅区中幼儿园食堂等,几个他选好的收运点的观看现场收运操作,并特别强调现场垃圾桶和地面干净整洁程度。为自己等会要进行的汇报介绍,埋好伏笔。

        一圈现场考察完毕,在zx县环卫处会议室,颜龙向s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考察组领导,介绍ks生态公司,在zx县项目运行中实施的,行业内绝无仅有的两大创新举措,和一个运行管理理念。

        “奋发图强,我们扬帆起航。同学们,我们的学校生活即将结束,在同学们走向社会,准备实习就业之时,今天老师与你们共同来探讨和认识社会。”这是颜龙在有七百多个即将进入实习期学生参加的就业辅导大课上的讲话。

        站在台上演讲的颜龙,望着台下孩子们一张张纯净的脸,让他想起了同是十七八岁时候的自己。

        那时,没有人告诉颜龙,职场是怎么样的,怎么寻找合适的工作,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颜龙的爸爸,小学文化程度,是位高级技术工人,参加过n市几项工业新产品研发,去上海支援过建设,还教过儿子防身武艺,但对儿女的职业生涯规划,实在是肚里缺货。

        颜龙的妈妈,没有上过学,大字识不了几个,她四处打工,只顾着喂饱儿女的肚子,让他们有书读有学可上。毕业了有份能挣钱的稳定工作就上上大吉。

        学校老师眼睛盯着的是,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比拼的是高考录取率,盼望着自己的学校能出高考状元。

        没有人关注默默走进职场的颜龙,更没见有什么就业辅导培训机构,帮你规划职业生涯,讲解企业性质的重要性,任由你自个摸打滚爬,自生自灭。

        想到此,颜龙感慨激动了,他决心尽己所能帮助这些孩子们,尽可能地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个好的,起码有一个合适自己的开头。

        “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将进入企业工作,那么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企业”。见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