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京师顺天府(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永乐二十二年二月一日。

        刘延拓带着李和,刘重响二人一起,正式到达了京师顺天府。

        沈瑶莲三女因不方便,就留在了天津。

        而天津代理诸事,刘延拓则交给了李现和陈阳负责与张童邴等人商谈。

        至于周始兴。

        其也不方便跟着刘延拓一起前来京师。

        于是刘延拓便安排周始兴坐上了福船和从天津赚取的银两一起,经耽罗,返回台湾。

        于是刘延拓来到京师之时,身边就跟着李和和刘重响二人。

        当然,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也为了不让大明各路关卡探查。

        刘延拓将电报机留在了天津自己的家中。

        在未来一个月刘延拓参加会试之时。

        南方的消息会首先到达天津。

        之后再由天津要么人传,要么飞鸽向刘延拓传递就行。

        看着北京城的城墙和城楼,刘延拓内心唏嘘不已。

        虽然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大明的京师。

        但是在后世,刘延拓在这里也算是生活,求学了数年之久。

        对帝都的一切还是非常熟悉。

        不过想想后世那颇具现代化的大都市,在看看眼前这古色古香的皇城。

        刘延拓心中感慨万千。

        “先生,这京城之地可真气派啊,看着比广州城要大多了啊”

        李和向刘延拓说道。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能称为京城呢,这里差不多有百万人吧,那广州城有二十万吗”

        刘延拓看了看李和,笑道。

        “以前以为广州就够大了,今天看了看京城,才知道广州简直不入流啊”

        刘重响也在一边叹道。

        “其实这座京城还不算大,想想汉唐的长安城,那才叫大呢,而且这座京城如今才用不久,外城外郭还没有完全建造完毕呢”

        刘延拓听后,笑道。

        如今的京城,实际上只建造了皇城和内城。

        外城如今虽然也有人居住,形成了很多市集和商业区。

        但是没有城墙保护,也没有统一的规划。

        所以和后世不同的是,如今的京师实际上只有内城这一块。

        外城那要嘉靖之时才统一建造起来。

        而且整个北京城是在永乐十七年建造完成的,永乐十八年才正式迁都过来的。

        至今也才四年不到的时间。

        很多建筑也只是建造了一个大体轮廓。

        内部建筑还未真正完善。

        实际上明代北京城之所以一直拖到嘉靖时期。

        只因为一个字,穷。

        大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穷的一个朝代了。

        一年的税赋收入最高时期也没有超过四千万两。

        如今大明一年的税赋也就是二千万两左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明的税赋主要来自农业税赋收入。

        再加上盐铁,瓷器,丝绸,茶叶等专卖的收入。

        这些才是大明收入的全部。

        而地方上虽然商贸,客商发达。

        但是明朝是不对这些商人加税的。

        甚至士绅,秀才等也是不用上税的。

        这就使得大明所有的税赋压力,都被压在了最底层百姓头上。

        所以大明不仅是中华历史上最穷的朝代,也是底层百姓最难熬的朝代。

        如此京师建设一拖再拖,最后只能算是建成一个半成品。

        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人看了看后。

        刘延拓便命李和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日,刘延拓便带着二人一起,前往国子监报备。

        国子监在北京城南,和会试地点的贡院相隔不远。

        二月初九便会开始第一场会试,之后十二,十五又进行第二场,第三场。

        三场均在贡院进行。

        完事之后,会在二月底,三月初开榜。

        中榜者便会获得贡生之名,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时间紧挨会试,一般是在三月十五日左右进行。

        地点在文华殿(有时会安排在奉天殿)举行。

        说起大明的会试,在明初之时还有一件趣事。

        朱元璋之时,曾有一次会试录取五十二人全是南方人的奇闻。

        打榜后,北方学子哗然,纷纷大闹。

        朱元璋也觉得此事不公,于是命人彻查,因此还斩杀了不少官员。

        之后朱元璋又重新录取了六十一人。

        在这之后大明会试便出现了南北分卷,分考的奇观。

        所谓南北榜和春秋榜,便是如此而来。

        到永乐之时,曾一度废除,南北统一考试。

        但到了宣德之后,又恢复了南北分卷考试。

        虽然之后也有时断时续,略有改变。

        但是南北分卷这一原则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刘延拓算是撞上了好时候。

        如今南北统一在京师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