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君臣奏对(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渐形成贪图享乐的性子。想要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帝王,仅靠一本帝范根本不可能。”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冯智战说得有理。“可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帝王呢?”

        冯智战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陛下,这是天家之事,臣不敢妄言。”

        “你是朕的女婿,可以当半个天家人看待,你就说说吧,对与不对朕都不会怪你,就当是帮朕个忙吧。”

        李世民都这样说了,冯智战硬着头皮也得上啊,就算以后的帝王要找冯家的麻烦,那也是几代以后的事情了。“陛下,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学来终是浅,没有真正的到民间去看看走走,又如何能更好地体悟书中的道理呢。多的臣就不说了,以陛下的英明,应该能从历代帝王以及自身上找到答案。臣认为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罪于一位帝王,是有些牵强了,谁又甘心做那亡国奴?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拯救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里根本没有这些内容。”

        “你这是为那些亡国之君找借口,他们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败亡是迟早之事。”

        “陛下,这能怪他们吗?他们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期望他们能力挽狂澜那就是痴人说梦,臣不是要为他们找借口,而是想说明教育出了问题。至于史书上是怎么记载那些亡国之君的,臣很少看,那都是成功者书写的,不将他们写得腐败点,怎么能突出成功者的伟大。”

        “好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说说该如何防止土地兼并吧,这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是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他也是一位成功者,冯智战也不想就这个事情争论下去,适可而止。

        “是,陛下,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您采取各种政策都很难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将土地当作命根子,可他们对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过于薄弱,难免有需要出卖土地来换取一时的存活的时候,而世家,富户,官员等又一心想要多囤积土地以传给后代,这些人还不用纳税,说到这里,臣不得不鄙视制定这一税制之人,好阴险的用心,如此下去,只能让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只会越来越穷。”

        “你鄙视谁呢,朕也有参与,继续说土地的事,税制你要批判一会再说,朕也觉得有些问题。”李世民直接打断冯智战的话,怕他又跑偏了。

        “是,陛下,咱们国人对土地的热衷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我大唐建国不久,人口也不多,土地富余,所以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历史上每一次新国家建立的时候都是如此,因为战争过后,人口锐减,土地的归属权也重新划分。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口急增,土地不够分,原本一人可以分到五十亩,到时可能就只有二十亩或者更少,直至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一家人,百姓没吃的了,自然就会起来反抗统治者。土地是有限的,要想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那就得对外扩张,打下更多的土地来。”

        冯智战说完,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今天说了一天的话了,嘴都快说破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人们的视线从土地转移到其他地方来,比如从商或者是到工坊里做工等都可以,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当土地的产出远远比不上商业上所得的时候,他们就会从土地兼并中跳出来,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是时候提高工商阶层的地位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第一点朕认同,也会去做,朕不会满足于大唐现在的版图。第二点朕有些担忧,鼓励工商业不是不可以,可万一大家都去从商或者做工了,谁来种地呢,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陛下,世人将士农工商排出地位来,可实际上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工人就没有产出,没有商人就没有流通,工人凭借自己的手艺挣钱,商人四处奔波赚取差价,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挣钱,可世人将商人看做不劳而获的一群人,将他们的地位排在末位,这本身就不公平。陛下只要将他们的地位稍稍提高,承认他们即可。至于陛下担心没人种地,您大可放心,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当人少去种地的时候,粮食就变得珍贵,价格就会涨上来,又会有一部分百姓回到土地上,陛下也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鼓励百姓种地,当商税大大提高的时候,可以适当减轻农税,直至不收税。”

        “真的可以做到免掉农业税?”

        “当然可以,不过这要等工商业发展起来后,而且商税也需要改变,现在的三十税一太轻了,臣刚刚鄙视大唐的税制,这也是原因之一,凭什么要一群收入最低的人来支撑大唐的运转?凭什么皇宫贵族,世家大族,官员拥有不纳税的特权,这些人可是占有大唐八成以上的财富,你们认为这合理吗?”

        “你说得也有道理,可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做的啊。”

        “陛下,他们都已经灭亡了,您还要跟他们比吗?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这句话陛下听说过吧。他们积累的财富惊人的可怕,一旦王朝崩塌,他们就会选择支持新君,新君即位,他们又可以拥有特权,周而复始。”

        李世民静静地沉思,拳头握紧,仿佛在做着什么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