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1)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元司辰离开冷宅后,冷妈妈温柔和蔼的笑脸瞬间垮了下来。霸气女王的气场全开直升两米八,一改之前人前贤妻良母的形象。

        面无表情的大步走向沙发上正襟危坐的冷爸爸,捻指揪起他的耳朵,旋转了个一百八十度“我说过多少次,夏夏的感情生活让她自己决定,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嗯?”

        “老婆,老婆,疼疼疼,我错了…”耳朵生疼的冷爸爸怂成一团,苦着脸求饶。

        “今儿晚上你自己滚去客房睡!老娘不伺候!”冷妈妈松开手,抄起沙发上的抱枕砸向冷爸爸,就气呼呼的走了。

        冷爸爸摸了摸红肿的耳朵,欲哭无泪。

        他也是心疼女儿啊!那个臭小子一声不吭走了那么多年,让冷夏伤心了那么多年,哪能这么轻易原谅他?

        他们一直忙生意没有错,可是不代表他们做父母的什么都不知道。

        冷夏高中的时候,身边有那么一个男生在她身边晃荡,天天接送,又在同个班级。稍微调查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相比之下,他就是更喜欢这么多年守护着宝贝女儿的元司辰,有什么错吗?

        …

        301的公交车上,冷夏和殷祁然并排坐在最后靠右边窗户的位置。

        这辆公交车的款式很旧很老了,单层没有空调,跑起来哐当哐当的,座位还是那种木质板凳椅子。

        “真没想到,这么老旧的公交车还没有被淘汰。”殷祁然一边感受屁股颠颠的,一边吐槽。

        夜色中奔驰在城郊路上的301公交车,像是穿梭在星辉下觅食的小野猫,速度嗖嗖的。

        “我倒不希望它被淘汰,都是回忆。”冷夏枕着殷祁然的肩膀,看向窗外的风景。

        想起自己第一次坐公交车的场景。那会儿她还不知道公交车是十分钟一趟,以为跑慢了与前面那趟车错过,急得快要哭出来了。

        像是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的无助。

        “好像每次出去春游秋游,都是你坐窗子边,我坐你旁边。”

        “何止是出去春游秋游…”

        “嗯?不止吗?”冷夏支起头“还有什么?”

        “没什么。”殷祁然笑着摇头。

        明显感觉到他有藏话,冷夏瞪眼逼问“你说不说?”

        殷祁然想了想,如果不说,她一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皱了皱眉反问“你除了蹭过我的书,还蹭过别人的没有?”

        “蹭书?”冷夏眨眼,脸上茫然,蹭什么书?

        说公交车座位呢,怎么说到蹭书的话题。

        座位,蹭书…

        思考问题的冷夏脸上变幻莫测,好像抓到某个关键点,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是什么呢?

        “那小子真帅。”殷祁然好心再提醒一句。

        “啊!”这句重点瞬间点到关键,冷夏惊叫“你是那个小哥哥。”

        初中公交车上,她频频侧头去看人家小说的小哥哥。

        那会儿年纪小,觉得比自己高的应该就比自己大。冷夏就读区域学校很多,几乎每次上车,车上的人都爆满。那天运气好,过了两站,最后一排就有人下车,她顺势坐下了。才坐定,她就瞥到旁边的男生在看《那小子真帅》的小说,视线就完完全全被心心念念的书籍吸引住了,根本就没有去在意旁边人的长相。只是隐约从身形上判断他很高,像是比自己大,完全没有想过就是人家发育的好。

        他发现冷夏在看他的书,特意把小说推了过来“给你看吧。”

        因为是陌生人,冷夏很矜持很不好意思,红着脸说了句“不用了,谢谢小哥哥。”

        …

        想起当时的蠢样,冷夏脸上就火辣辣的,头自觉低了下去“原来是你。”

        “嗯。”殷祁然这个嗯,就快没笑出声了。

        “你什么时候认出我的啊?”

        “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认出你了。”

        圆圆的脸,粉粉的颊,害羞紧张神色,局促不安的小手,低头不敢正视别人的样子,和当时在公交车上被他发现偷看书时一模一样。

        冷夏回忆了一遍初一的自己,好像那会儿是有点胖,脸上还有些婴儿肥。

        “那你以前怎么不告诉我?”

        她记得,她跟吴雪怡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和元司辰就在她们后面。

        空荡的车厢里,只有车辆颠簸的哐哐声。

        殷祁然侧头贴近她耳边“在你没喜欢我之前,说出来有什么意义?”

        彼此不喜欢对方的时候,这第一次的偶遇,只能当做一个闲暇时的笑谈。可若是彼此互相喜欢,后来的我们,会把这一次的偶遇,认成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上天注定的安排。它的美好会被无限放大,增添很多附加价值。

        “我想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是最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