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林如海升职(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贾琏和姜韬本就是一体的,都比较讨厌御史,早就想直接把御史全部撤职算了,哪里会替他们说话。

        既然林如海都说了让他冒死进谏,贾琏就顺水推舟的道“姑父啊!我现在也不是一个人啊!身后有一个党派,家里还有一大家子人,都要我负责!我岂能轻易涉嫌?况且你们御史又不是我的人,值得我冒险吗?”

        林如海被贾琏说的颇为无语,他也就是看贾琏比较年轻,想来肯定热血和气盛,没准忽悠两句就能替他们这些御史冒险跟皇上求情了。

        贾琏毕竟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他说的话皇上估计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没想到贾琏小小年纪,居然不为大义所动,非常稳重的拒绝了他。

        不过林如海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接着劝道“你毕竟深受陛下信任,又是陛下最忠心的臣子,岂能如此惜身?当不惜一切为陛下尽忠才是啊!”

        贾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道忽悠、接着忽悠!

        他也懒得再接话了,直接说道“姑父还是想一想怎么调离吧!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御史不好当了,可以去其他衙门啊!”

        林如海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自然没有那么年轻热血了,听了贾琏的劝谏,也开始为自己打算起来了。之前他被同僚鼓动的有点上头了,幻想着能够劝得了皇上,虚心纳谏,重新信任他们这些御史。

        如今被贾琏一提醒,忽然头脑里面就转过弯来了,自己的侄子贾琏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与其消耗人情让他帮御史说话,不如把这个人情用在自己身上,让他给自己谋一个肥缺它不香吗?

        林如海热切的看着贾琏道“琏儿所言甚是!你觉得我适合到什么位置上去?”

        眼见林如海终于转过弯来了,贾琏也很高兴。毕竟黛玉现在可是他和姜韬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了,自己可不好不给她父亲的面子。

        如果林如海坚持让他帮着跟皇上求情,他拒绝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变僵。虽然林如海没什么价值了,但是黛玉跟自己的关系可是很密切的了。

        贾琏想了想道“按理说你们御史应该是归议长管的,你找他给你换个职位应该很简单。

        不过你也不是议长的心腹,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位置给你。首相那里也一样,你没有进入他们的核心圈子,估计不会有好位置给你。

        倒是我这边能给你安排个位置,你当了多年御史,应该对大华律比较熟悉吧?”

        弹劾别人至少得有理有据吧,所以御史对大华律必定都比较熟悉,负责你都不知道人家是否违反了大华律,如何能做好工作啊!?

        林如海点了点头道“我对大华律堪称倒背如流!”

        贾琏道“那就好,我可以给你一个最高法院副院长的职位,你看如何?”

        审案权也是古代各级主官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此次改革的时候,被贾琏的法院系统给获得了。首相心里其实是不服气的,但是这个权力也就是下面的地方官的权力,对他来说影响不算很大。他为了执法权只好把地方官卖掉了。

        所以现在法院各级院长、法官的职位也很热门,古代断案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的。

        不过贾琏选取的人自然都是之前加入保皇派的人,还有一些姜韬的死忠信徒补充进来,其他党派和无党派的人士,贾琏一概没要。

        林如海是无党派人士,按理说入不了法院系统,但谁让他有个好女儿啊!

        不过贾琏给他的最高法院副院长的职位,位高权不一定重,如果他表现的好,自然能有很大的权力;如果表现不让贾琏和姜韬满意的话,副院长可能还不如一般的法官呢。

        给黛玉面子,但贾琏也不能让林如海在法院系统里面胡来。

        林如海倒没想那么多,他对这个职位还是非常惊喜,对贾琏表示了一番感谢之后,才高兴的离开了荣国府。

        林如海走了之后,黛玉找了过来,跟贾琏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问道“琏哥哥,我爹找你什么事啊?我问他,他还不跟我说。”

        黛玉现在可是智囊团的主要成员,贾琏自然不会瞒着她。就把刚才跟林如海说的话告诉了黛玉。

        黛玉想了想道“琏哥哥,陛下不愿意纳谏好像确实不太好啊!我爹让你去劝劝皇上也是应该的啊。以皇上对你的信任,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黛玉可是知道情报分析、战略规划都是贾琏让她们做的,而且她们的很多分析和意见都已经被皇上采纳,已经在圣旨里面体现出来了。

        贾琏道“陛下不是不愿意纳谏,是不相信大华的御史!”

        黛玉道“不相信御史可以换一批人啊。换一批自己信任的于是不就行了吗?岂能因噎废食啊!”

        贾琏道“从明朝开始,几百年来,御史在文官体系里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御史想要升职基本上有两条路,一条是投靠高级官员,另一条是弹劾皇上成功之后获得巨大的声望。

        第一条,投靠高官,一般至少要投靠尚书以上的高官,或者投靠非常受皇上信任并赋予大权的太监。

        投靠高官之后,他们自然不会再有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