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御史阴谋(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听着一众人戏言,柳嘉泰沉默,没说话。

        那大胡子继续笑着道“咱们千牛卫是拱卫圣人的精锐,若是有人对圣人图谋不轨,咱们要第一个冲上去跟人拼命。

        要是没胆子的绵羊,弟兄们可没兴趣跟他并肩作战。”

        柳嘉泰目光看向武承运,他此前听说此子在育州助房遗爱追到了赃款,又如此年轻,所以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

        至于胆量怎么样,他却不清楚。

        “你敢不敢接受千牛的挑战?”柳嘉泰问道。

        “什么挑战?”武承运不解的问,心里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无论任何时代,军士都是崇拜强者的。

        他现在已经参军了,而且是大唐最为精锐的禁卫军,这等军营里面的挑战,能有什么好事儿?

        “身为大唐天子的护卫,每一个人都要有时刻面对死亡的勇气。”

        柳嘉泰指着前面那座小山包道“前面那山上养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你只要进去待一刻钟,便算是合格了。

        当然,若能从此门进去,翻过山包,从对面门里出来,算是优秀,可直接升为什长。

        武二郎,你可敢接受挑战?”

        竟然是拿老虎练胆儿,武承运听得后脊背发凉,自己这武二郎非彼武二郎,与老虎共舞这么莽的事,可要慎重啊。

        看到他的犹豫,顿时边上有人笑着起哄道“咱们千牛卫军兵是群狼,不需要绵羊,要只是想来混资历,没人瞧得起你,干脆现在就滚蛋吧。”

        “以后要面对的敌人要比老虎凶残十倍,连虎圈都不敢进,谈什么拱卫帝都,护卫圣人?”

        柳嘉泰也微微摇头道“若是不敢去也没什么,本将自会禀报上官,将你调出千牛卫。”

        “虎山是吧?我去!”武承运摇了摇牙,我勒个去。

        ……

        话说,李义府在育州调查了数日。

        此间他专门派人,偷偷追上了房遗爱的车队,仔细跟着观察,确定那车上运的都是赃银无疑。

        如此一来,贪官畏罪自杀,赃银被查获,已经可以结案了,他在育州继续查下去也难有收获。

        可是一众御史好不容易上书,抓住房遗爱的过失,一通乱喷,终于让皇帝承认用人不当,调换他们来调查审理此案,房遗爱竟然把此案最大的果实给摘走了,这让他们一帮御史情何以堪?

        更令他们担忧的是,有了初一就有十五,若以后发生任何案件,皇帝都绕过三法司,每次都任命亲信来审理,还要他们干什么?

        这相当于直接砸了他们饭碗呐。

        于是李义府率领众人没有在育州多耽搁,秘密启程回到长安商议对策。

        由于他们是轻车简从,结果比武承运押运的车队回来的还要早些,只不过没有公开露面而已。

        回到长安之后,一众御史私下里商量。

        在整个育州案中,他们所能攻击的漏洞有二。

        其一,皇帝不按规矩办事。

        其二,房遗爱闹出好几条人命。

        只是第一个漏洞,直接指责皇帝,大部分人都不敢,像魏征那样敢于犯颜直谏的毕竟是少数。

        剩下的,只能继续攻击房遗爱草菅人命了。

        房遗爱既然秘密押送赃银回京,众御史也就假装不知道,可是皇帝此前已经下旨,将贬房遗爱以及随从去阳关守边塞,房遗爱竟然回到长安便不走了,当大家眼瞎么?

        于是一众御史又纷纷上书,敦促皇帝继续惩罚房遗爱以及众随从……

        李治气哼哼的回到后宫,大大的饮了一口茶水,结果被呛的剧烈咳嗽了起来,手中的奏折也打湿了。

        “咳咳,”李治将奏折一扔,“一帮人又在指桑骂槐,难道非要逼朕下罪己诏,他们才甘心?”

        旁边伺候的武媚连忙为李治捶着后背,劝解道“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龙体。”

        “媚娘,你是不知道,方才在朝堂上,那帮御史对朕群起而攻,”李治急道“此前他们指责房遗爱不会办案,且草菅人命。

        好,朕把案子交给他们来办,如今他们办不下去了,又回过头来指责朕。

        好像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

        “他们这般蛮不讲理,又是为何呢?”武媚故意瞪大眼睛问道。

        李治突然想起此前武媚的提醒,冷哼了一声道“媚娘说的对,读书人心机重的很。

        他们清楚,朕自然不可能再惩罚房遗爱,但是他们依然揪住不放,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揽权。

        他们要以此逼迫朕,以后不要再任命亲信,干涉三法司办案。

        其话语之中透露出的意思,是要让朕下一份诏书,以保证如此。

        可是,那跟罪己诏有什么区别,真拿朕当三岁顽童了么?”

        其实众御史等三法司官员正是以攻击房遗爱为由,向李治要一份这样的“保证书”。

        这件案子既成事实,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是你皇帝要保证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要不写保证书,对不起,那他们就继续上书,要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