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清河酒博物馆(2/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为安呈大哥决定回国创业,安呈父母再三思量下也留了下来。一是因为想要多陪陪安呈,毕竟,他们分开了几十年,二是落叶归根。

        安荔浓想要把房子还给安家人,但安家人拒绝了。在安家人看来,安荔浓是安呈的学生,就是安呈的孩子,安呈的东西当然是要留给自己孩子的。

        安呈父母在附近买了一套四合院,装修后住了进去。

        安国邦一再叮嘱安荔浓,一定要把两位老人当亲人照顾,绝对不能慢待。安国邦也常常从石河村寄来东西给两位老人,感激安呈对小荔枝的教育。

        其中有安九爷留下来的养生酒。

        人参酒、虎骨酒等等。

        安呈父母也把安荔浓当孙女对待,亲孙女有的,安荔浓也有。

        日子平平常常的过去。

        转眼,安荔浓毕业了。

        安荔浓没有去学校分配的工作单位,而是选择回石河村,成为清河酒厂的总经理。和安荔浓一起回到石河村的还有傻蛋。

        傻蛋在酒厂忙了几个月后,决定出国留学,学习更多更好的酿酒技术。

        安荔浓接管酒厂后,重新定位清河酒,确定落实了走高端路线的想法。

        重质量,重包装,减少销量,挺高价格。

        清河酒,第一果子酒。

        国内拉菲。

        “小荔枝,这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宣传,推广。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广而告之......我还请了一个香江的明星代言,推广。到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的清河酒。”

        “小荔枝,你不是说我们的产量不能再增加了吗?”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安荔浓会说的产量再增加就会造成环境负担,但安国邦愿意听安荔浓的,严格控制清河酒的产量。

        目前,清河酒的产量、销量是刚好平衡的。

        但是再推广的话,肯定就会供不应求。

        “所以,我们限购啊。这叫饥饿营销。越是买到,大家就越想买。炒着炒着,我们清河酒的价格就会越抬越高,然后成为有钱也买不到的高价位高段位的美酒好酒。”

        例如某白酒。

        能和黄金同价。

        虽然品质也过硬,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营销手段高明。

        “小荔枝,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安国邦为难的看着安荔浓,低声说,“酒的售价已经是成本的三十倍了。”

        利润已经足够大了。

        安国邦的良心啊,扑通扑通的跳,就好像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红薯卖了好几百块一样,多少有些良心不安。

        “小荔枝,石河村也不靠清河酒赚钱了,我们就不要提价了吧?限购,但不提价?”安国邦觉得不能再提价了,否则,他真的要睡不着了。

        莫名的,有一种抢钱的错觉。

        为了照顾老父亲那颗老实的小心肝,安荔浓爽快的答应了,“不提价。”

        其实,安国邦说得也对,现在石河村人不靠清河酒赚钱了,也的确没有必要一再提价了。皂厂、肉厂、艾厂成为石河村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底分红的时候数钱能数到手软。

        数钱数到手软,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虽然安荔浓和小伙伴们作出了验钞机,但村里人更信任自己的双手,一张一张的点,一叠一叠的数,一遍又一遍,这样才能安心,这样才能放心。

        在三年前,石河村的分红就已经到达了万元,几乎家家户户万元户,所以,年底分红的时候真的是大场面。

        别说震掉眼睛,连下巴都能震掉落地。

        每年年底分红的时候,大家真的要数钱数到手软,痛并快乐着。

        虽然分红一年比一年多,但石河村不是坐吃山空的人,很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其中,做生意的人最多。

        有人开公司,有人开工厂,有人开饮食店,还有人在菜市场卖菜卖肉等等。不管那个行业,只要能赚钱,就有石河村人。

        相对于在工厂打工,石河村人更喜欢做生意,大生意,小生意。从服装公司到服装厂,然后到小摊贩;从大酒店到饭馆到大排档。

        石河村人很感激,几年前顾敬业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流。也是走出去了,大家才更明白安荔浓当初安排人给他们上课的意义。

        不仅仅是认识字,还有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等等。

        赚钱不难,难得是一直赚钱,更难的是保持良心坚持初心的赚钱。

        石河村的生意人,讲信誉,讲良心,讲规矩,讲道义,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大家更愿意和石河村人做生意,因为更有保障,更放心。

        曾经有人问过石河村人,为什么能一直坚持‘良心、初心’?

        十个石河村人有十个会回答:顾老师教的。

        ‘生意’、‘经济’这两个词来自于顾敬业,石河村人也谨记顾敬业曾经说过的‘可以有手段,但不能没有良心。’

        短短几年时间,石河村已经成为最富裕的小村。

        曾经的小洋楼变成了大别墅,不变的屋前的鱼塘和果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