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唐诗宋词明八股(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天还未亮时,大兴县考棚里便已是人山人海,京师读书人众多,乃是科举强区。

        今次大兴县试参加的考生人数有七八千人之多,最小的看着才十岁出头,比柳冲还要年幼,大的有二十左右的青年。

        这么多学童加上他们带的长随、小厮、书童,现场人数过万,气氛颇为紧张。

        柳冲却是成竹在胸,而且前世他也是从小考到大的,没事人似的跟在队伍里向前走。

        将近考棚时,大兴知县特地借来的士兵,喊话让随从们止步。为了防止作弊,科举考试时衙门的衙役一律不用,而是从军营借兵把守考场。

        冯闻将考篮递给柳冲,与彭石一起行礼,道:“祝三爷旗开得胜,一举高中。”

        柳冲笑着点头,道:“嗯,你们去吧。”

        他跟着队伍前进一段,就见考棚前的围墙边站着一排考生,士兵们双眼放光,好像饿狼一样盯着考生们,一边搜身一边喊叫:“脱衣、脱鞋、打开发髻,考篮放在地上,不许喧哗,不许乱动,否则,以作弊论,逐出考场。”

        这不是士兵们多有责任心,而是有赏银的,科举中搜出一个夹带小抄者,士兵赏银三两,顶他们两三个月饷银,不卖力都不可能。

        科举对考生的衣着也有规定:只许穿单层衣服、单层鞋,以防止将小抄缝在夹层里,如果怕冷那就多穿几件单衣,几双袜子。

        然而,如此严格的规定下,照样有人夹带小抄,而且夹带花样百出。

        不长的一段时间,柳冲就看到:有人在鞋底藏着夹带,其鞋底有一个二指宽的凹槽,里边放着一叠蝇头小楷写就的小抄,在鞋里垫上鞋垫后,与普通鞋子无异;有人在衣服里层写满字;有人在发髻里藏着小抄;有人将小抄藏在嘴里、耳朵里;也有人把小抄藏在面饼干粮里、笔杆里、砚台底……查出的夹带人,直接被知县记录名字,然后领衙役带走,等待他们的不但是终生禁考,还有板子。

        柳冲一行五人也经历这彻底而严格的检查,不过,搜身的士兵看到柳冲的考帖户籍上写着‘安远侯府’的三代履历后,立即客气起来,不但动作规矩,甚至还露出点笑容。

        过了围墙,来到一排小房子前面,这是第二道检查——沐浴更衣。

        在士兵和知县的注视下,一排排考生脱|光|衣服,进屋洗澡,然后换上检查完毕的衣服,收拾好考篮,按照顺序进入考棚内。

        接下来是唱名,在漫长的等待后,柳冲听到前方的书吏高声叫道:“童子柳冲,年一十三岁,身长五尺四寸(将近1米7),肤色白皙,容貌俊秀,核对身份!”

        随即,柳冲上前递出考帖,两个士兵仔细对照他的容貌身材,又问了一些问题,确认他的身份后,让他站到一边等待。

        随后,一一验看柳钧、柳维四人后,书吏又高喊:“童子柳冲五人,由大兴县秀才张俊良作保,张相公可愿作保?”

        早在考棚一侧等待的张夫子,回应:“保!”

        到此,考前程序全部进行完毕,柳冲五人才进入考场,按照考号就坐。

        场外的检查还在继续,柳冲便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安静等待,直到红日高升,大概九点左右,所有考生才全部入场,随即,考场封闭。

        士兵们发下试卷,四周云板响起,天启元年大兴县试,正式开始。

        柳冲打开竹筒封装的试卷,快速浏览。

        前面是帖经墨义,也就是用白纸将一段段经义的部分内容贴上,让考生填空,考的是你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这没什么难的,敢来考试的,基本都能填上正确答案。

        柳冲直接翻到最后,看‘大题’也就是八股时文题。

        八股文的渊源,一般认为是起于北宋的‘经义’,到南宋‘奥论’的完善,而破题等技术方面,又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律赋、策问等。

        明初,太祖朱元璋不满意胡元的取仕文体,便与刘伯温潜心研究十年,终于集各朝文章而大成,从此范定八股文体。

        八股时文之设,是为全面考察士子对经义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文辞的提炼能力,进而选拔优秀人才入仕朝廷,执掌政权,因而只求全面考察士子之功力,并不求其能够传扬文名。

        哪怕你的诗词名传天下,著作无数,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如徐渭徐文长,如祝枝山,如冯梦龙……只要八股文不行,就考不过科举,就无法做高官,就得不到士林的普遍认可。

        所谓“唐诗宋词明八股”,八股文才是这个时代最能代表才华的东西。

        至于小说?那只是给老百姓看的,属于不入流!

        如此要求之下,制艺有许多苛刻的要求,其破题、承题、起讲、八股四比、大结都有一定的程式,且极为苛刻,以致于后世一直有人谈八股色变。

        不过,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随你写什么都是信手拈来,实在是浓缩到极致,简练到极致的文体。

        八股制艺的基本格式:题目,按规定只取自四书,考官任取四书的某一句或一段,让考生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