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驱虎吞狼(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用了两天时间,郑靖良才从郑荣泽的死讯中缓过神来。这两天里,除了郑瀚洋召见之外,他再也没跟谁说过话,包括李衍。

        丧子之痛并没有减慢郑瀚洋的办事效率,他当天晚上便安排并出席了郑荣泽的葬礼,下令皇宫上下吃斋三日。待到丧事一了,就册封孙明诚为郑国供奉。

        蒋华生,是孙明诚的化名。根据岳亭川那边送过来的资料来看,孙明诚的爱侣被韩泰清看上后,强征入宫。后来一次二人私会,被韩泰清发现。孙明诚身负重伤逃得性命,而他的爱侣则是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

        李衍合上了资料,摇头一笑。韩泰清既然能干出这般事情来,看样子类似的事情也没少干,自己当初是错怪凌寒宇了。李衍虽然说不上有多正义,但变成如今这样,起因便是楚国的大皇子楚吟风见色起意。若是将自己放在凌寒宇的位置上,可能不光会杀了韩泰清,还会想办法让他在死前感受一下恐惧和痛苦。

        郑瀚洋这么大张旗鼓地册封孙明诚为郑国供奉,挑衅意味十足。韩国两边的政权少不得要装腔作势和郑国小摩擦,以祭奠先王为名拉拢人心。当年这件事情,本就是韩泰清理亏在先,只要韩国敢来挑事,郑瀚洋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向郑国动兵。

        很多李衍当年不懂的事情,现在都已经找到了答案。黑莲想杀马卫邦,就一定要逼马卫邦冲撞楚国皇权。得道多助,没人会管你的“道”是用什么手段得来的。只有什么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才能做到全国军民上下齐心,长治久安。

        就拿郑瀚洋来说,若是没有理由就向韩国动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将士会心生不满。加入军队,有人是为了报国,有人是为了建功,有人则是厌恶战争只是想混口饱饭。厌战情绪是会传染的,执行军令处斩有时候会取得反效果,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所有人从内心接受这场战争,认为这是一场捍卫尊严的“仁义”之战。

        李衍微微一笑,心底对郑瀚洋的手段是愈发佩服。这看似没经过大脑的简单决策,绝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几经权衡才定下来的。李衍不再去想怎么攻打韩国的事,那是郑瀚洋才需要操心的。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想办法和郑靖良一起参与到进攻打韩国的战争。

        嗯……分身乏术啊,看样子得叫点帮手过来了……

        对了,还得麻烦岳大哥一下,让郑瀚洋跟韩国打起来没有后顾之忧才行,不然肯定不够惨烈啊……

        ……

        韩国,丞相府内。

        丞相沐白珏望着不久前才送来的情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情报从郑国送到自己手里,大概已经过了一天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后天,孙明诚就将被郑瀚洋正式册封为郑国供奉。皇后手里应该也拿到了这份情报,这将会是相当棘手的一件事。

        不表态的话,若是被皇后那边抢了先机,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都会有不少尚在摇摆的大臣站到她那边去,那对沐白珏掌控局势来说是非常不妙了。但若是表态的话,又拿捏不准郑瀚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只是嘴皮子上说说,或者是发发文书,并不采取实际行动的话,可能收效甚微。但若是真采取行动,哪怕是一些小小的举动,他都怕真的惹恼了郑瀚洋。

        如何把控表态的度,成了沐白珏如今头疼的问题。

        ……

        后宫之内,皇后夏伊墨同样在为这件事忧心。她不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女人,从韩泰清死后她就再也没兴趣梳妆打扮,一门心思想要接管朝政就可以看出。

        她的儿子,也就是并不被沐白珏一派所承认的太子韩玄裳正在背后为她锤背。韩玄裳满脸惧色,建议道:“母后,不如我们先看沐白珏那边怎么办吧。就算这次被他拉拢了一些人,也不至于能只手遮天。况且他一直打着匡扶皇室的幌子,就算真的成事了,也不可能敢明着动我们母子两个。实在不行,我们带着钱隐姓埋名跑到楚国去算了。如果他惹恼了郑瀚洋,那就借郑瀚洋的手灭了他。然后我们割去大韩一半的土地求和,总比现在这样要好。”

        确实,夏伊墨、韩玄裳孤儿寡母两人,真要比起算计来,自然是比不过在朝堂上混迹多年的沐白珏。自从两权分立以来,两人没有享受到权力带来的一点便利,反而是吃东西都得让太监先尝,等一个时辰确认无毒后,才敢去吃早已冷掉的饭菜。

        夏伊墨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她也明白一味被动容易错失先机。但她终归还是缺少了一点魄力,摇摆不定。夏伊墨听韩玄裳说了一通没志气的话,缓缓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

        泉阳城,封禅台上。

        封禅台建设的初衷,是作为郑国交替皇权的地点。然而上百年以来,郑国所有的供奉,都是在这里受封的。只是一个高一点、华贵一点的台子而已,既然它有拉拢人心的价值,为什么要拘泥于那些毫无作用的规矩呢?这是郑国历代皇帝的共识。

        郑瀚洋身着金色皇袍,皇袍之上印着数条五爪金龙,威风凛凛。他表情庄重而肃穆,身子站得笔直,完全看不出有一丝一毫的丧子之痛。

        在他身后,孙明诚巍然挺立。见不得光的日子,他已经忍耐了许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