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洞房门上挂桑弧 香水盆中浴凤雏(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唐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经济水平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然而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看似繁华风光的盛唐,内里却是一片狼藉。有权势者将土地强买强卖,不少贫苦农民因此而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汉皇纵情声色,为博宠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内有皇帝声色犬马,外有奸相口蜜腹剑,他们排除异己,把持朝政,将朝堂玩弄于股掌之间。民生载道下,安史之乱终于一触即发。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唐玄宗虽然迫于压力,于马嵬坡下赐死了杨贵妃,看似平定了叛乱,但经此一役,唐由盛转衰,人口大量流失,国力锐减。

        待到会昌年间,安史之乱已过了近80年,但唐朝已如强弩之末,虽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不过是维持着表面的风光而已。

        —————

        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即位,亲受道家法箓,这与唐朝历代皇帝尊崇道家思想的行为如出一辙,道教在会昌年间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各位看官若是知晓唐朝自开国以来为了证明李唐一脉是“天选之子”,早已声称他们是老子的后代,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将道教定为国教,便对唐武宗此举见怪不怪了。

        新帝即位,普天同庆,大赦天下,加之张仲武讨平了幽州军乱,一时间,百姓山呼万岁,九州大地上一片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之态。文人骚客莫不庆幸自己生在大唐,可以一展文采,尽情歌颂这一派绝无仅有的“大唐盛世”。

        又三年,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京城长安西南角一间稍显破败的小房子里,鱼秀才的妻子张氏即将临盆。鱼秀才的才情在乡邻间小有名气,因而虽然体弱多病,但平日靠着写字卖画,间或做做大户人家公子小姐的教书先生,虽然赚得不多,但粗茶淡饭,也可维持温饱,加上与妻子张氏伉俪情深,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也算是一段佳话。那张氏虽是小门小户出身,样貌却是一流的,顾盼流飞间更多了些氏族之女没有的风情妩媚。

        这一日清晨,鱼秀才正将笔墨丹青背在身上,准备出门去卖画,张氏体贴地嘱咐道,“早些回来”,便听到一阵急促的如同鼓点一般的敲门声传来,惊得张氏一个激灵。鱼秀才忙扶住她,轻声道,莫怕,当心身子,我去看看。说罢放下书篓快步走了出去。刚将旧木栓拿下,就见一个涕泪横流的小丫头扑了过来,饶是淡定惯了的鱼秀才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扑惊了心神。他连忙稳住身形,待看清来人是张氏的密友邱姐儿的侍女时,心中更感诧异。未及他开口,这丫头便呜咽着问道鱼娘子可在?邱姐儿刚刚被房夫人发卖到平康里的红楼去了!屋内张氏听得声音可是莺儿来了?你说什么?

        鱼秀才怕妻子动了胎气,忙将莺儿迎进屋,只见这莺儿双目红肿,惊魂未定,胸口因哭得太狠而上下起伏着。鱼秀才为她倒了盏茶,示意张氏扶她坐下,安抚道先喝口茶,定一定神再说。

        莺儿一路跑来,想是渴得紧了,抓起茶杯一饮而尽。这才抽噎着说道“三更十分,房夫人带着下人和牙婆子,突然闯进邱姐儿院中,不由分说将她卖进了红楼。”

        张氏大惊失色,那不是眼下长安城里最红的青楼吗?她听夫君说过,这红楼之所以能在长安城林立的秦楼楚馆中生意兴隆,是因为老板娘将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发挥到了她的青楼中去。不同于其他青楼只接达官贵人,她将她的姑娘们按姿色和身价排好等次,只要给钱,进门即客,你出多少银子,她便派等价的姑娘接待。

        “怎会如此啊?邱姐儿不是深得房员外喜爱的吗?那房夫人将她发卖,房员外竟也舍得?”

        “房夫人只说是奉了老夫人的命令,房员外也同意了的。”

        “那你来找我们,可是要我们救她出来?”

        鱼秀才轻轻按了按张氏的手,“娘子是关心则乱。可你细想,那红楼岂是我们能说得上话的地方?”张氏闻言,知道夫君所言有理,当下更没了主意。

        邱姐儿见此,又开口道“我来时,邱姐儿已被红楼的妈妈带进去调教了,我趁他们慌乱不备跑了出来,我也知道,鱼娘子你无计可施,但我们邱姐儿亲人俱亡,只有你一个故交,我若不将她的事告诉你们,只怕她来日死了,也是个无人知道的鬼。”

        张氏听得此言泣不成声,还是鱼秀才醒悟过来,“好丫头,难为你如此忠心。我们当然想救邱姐儿,奈何有心无力。眼下她一个人在那暗门子里,不知道有多无助,你快些回去,给邱姐儿带个话,就说叫她万万保重好身体,不可寻短见,若有机会,请她到素日常去的湖心亭一聚,我们从长计议。”

        莺儿点点头,起身欲走,张氏拦着,叫她吃碗粥再去,但她一心惦着主子,哪里吃得下去,道谢后便朝着红楼跑去了。张氏拉着夫君,双目无神,泪痕未干,喃喃地道“这可如何是好”。鱼秀才虽然嘴上安抚着妻子,内心却知道,这是高门大院内的家事,他一介书生如何插手。

        两日后,邱姐儿托莺儿来送信,说她自今日开始接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