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一行四人回到了邱姐儿现在居住的家中,这是位于潜江城郊叫做“浮岗村”的一处宅院,面积虽小,却五脏俱全。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姓浮,只有她夫家姓丁,靠祖传的面食手艺谋生。浮岗村的丁家世代单传,每一代只生一个儿子,到了她夫家这里,已经是第二十四辈了。

        古老的浮姓村落,为什么会有一个外姓人家呢?难道他们是不请自来的吗?非也非也,这里头其实大有文章。

        浮姓家族人丁兴旺,世代经商,到了西晋时期已是方圆百里内最显赫的氏族,“田土三万余顷,遍于邻郡”,单是他们每年向朝廷上交的粮食就有数万石。

        然则浮家钱粮虽丰,科甲却不兴盛,偌大一个家族,几百年来从未有人通过科举出仕。浮家族老为此很伤脑筋,几次改了学堂的地址,重金请了翰林院退下来的编修来为村里的孩子上课,但仍收效甚微。

        直到隋朝末年,一位句容茅山的道士来到浮岗村游历。他见这里山清水秀,东部耸立着龙须山,西部地形如鸡冠,这在风水上是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非常兴奋,决定在这里定居一段时间,采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

        浮岗村的村民见到这样的高人,十分激动,家家都将他奉为上宾,热情款待。道士在这里居住久了,对村民们很是感激,临去之前对族老说:浮岗村的确是个风水宝地,但是整个村子貌如帆船,这本来没什么不好,可是全村人都姓浮,浮岗村在这艘船上像浮萍一样飘忽不定,没有根基。故而科甲不兴,出不了大人物啊!

        族老一听,道士几句话就说出了他们历代人的心病,忙行了大礼,“还请大德指点迷津,我全村人必对先生感恩戴德,世代供奉。”

        道士扶起族老,先生客气,山人自有妙计。船要想稳定,需靠铁锚,铁锚成“丁”字型,所以破解的方法便是去外村请来一户丁姓人家,这样船稳了,浮家才能永葆生机。

        不过,铁锚太多,会将船凿沉,反而不好,因此要让丁家单丁单铆,世代单传。你们将丁姓人家请来以后,将他们的祖坟也迁来,在祖坟里摆上“一”字,并将丁家祖坟安置于浮岗村船头位置,叫他们安于做浮氏的守护人;还要在浮氏祠堂旁建一座丁氏祠堂,祠堂的牌匾上书写“互帮互助”,但是“帮”字不要写出头,这样丁家人的帮助就永远不会出头,风光也不会盖过浮家。你们要感恩丁家,礼待丁家,告知后人,世代记住丁家为铆住浮岗村这艘大船立下的功劳。

        浮氏家族言听计从,果真从外村请来了一户贫苦的丁姓人家,为他们盖了房子,买了铺面,帮住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丁姓夫妻原本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突然天上掉了个大馅饼,自然喜不自胜,在浮岗村乐不思蜀,也应允了浮氏为他们迁坟的请求。自此之后,浮家果然如日中天,出了很多将相宰府。

        这位请来的丁姓夫妻也就是邱姐儿夫君的祖先,他们果然如那位道士所寓言的那样,一辈只生一个儿子,任凭他们怎么努力,其他的后代也都是女娃。可怜他们不知,若想改变现状,是要去祖坟里一探究竟了。

        丁有在与邱姐儿成亲之前,曾经娶过一房妻室,还养下了一个儿子,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丁有便给他取名叫“丁虎”。一家人靠着丁有的手艺,从不愁吃穿,也是个其乐融融的小康之家。不曾想这丁虎长到十岁时,有一天因为贪玩儿,下河去捉鱼被水草缠住了脚,差点淹死。千钧一发之际,爱子心切的丁虎他娘寻到儿子的踪迹,平日一个柔弱妇人也不知哪来的力气,薅断了水草,托起百十斤重的半大小子,一气儿将他送回了岸边,而她自己却因为脱力没能爬上岸,被河水冲走了。待到村民闻讯赶来将她的尸首捞起来时,她已经被河水泡得不堪入目,饶是这样,嘴边似乎还是留着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好像是死得其所似的。

        丁有死了老婆,丁虎没了亲娘,一夕之间,本来幸福的一家三口,顿时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村里人同情他们,几次三番想给丁有这个“贵人”再说一门亲事,但他始终不肯答应。大人倒也罢了,最可怜的是小孩子,丁虎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淘气害死了亲娘,打那儿以后一改从前活泼爽朗的性子,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直到一年前邱姐儿和莺儿来了这里,丁虎才像是“枯木逢春”一般。他执意要娶邱姐儿,村里人也没有反对,而莺儿生性活泼,在她的带动下,丁虎偶尔也会咧开嘴傻笑几次,这个家这才算是有了些生机和活力。

        幼薇在这里休息了一日,经不住邱姐儿的再三盘问,终于将她与李亿的事和盘托出。邱姐儿听了倒不像是李捕头那样喊打喊杀的模样,毕竟,她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嘛!

        “我早盘算着要为你说一门亲事,也看定了一户人家,只是我和你干爹都觉得你才刚及芨,年岁尚小,有心留你再做几年姑娘,毕竟嫁给人家做了妇人就不自由了。他家虽然家境殷实,不愁吃穿,但人口众多,上有公婆要侍奉,晨昏定省,早晚听训;下有小姑小叔要照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