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改姓归杨(1/3)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完颜洪烈听到余者勿用随迁的圣旨,沉默良久,独自入宫求见。

        自完颜康登基之后,除却公事之外,完颜康从未与完颜洪烈私下会面。这位赵王殿下曾经数十次独自求见,完颜康一直以种种理由加以推拒。

        这一次,完颜洪烈尤其坚决,一直在宫门外静候。

        半日之后,完颜康最终还是宣完颜洪烈到上书房。

        “参见陛下!”

        “赵王免礼。”

        两人相对而视,完颜洪烈本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忽然不知从何说起。

        沉默良久之后,完颜康主动出声,打破尴尬“后日,我就要南下开封了。”

        完颜洪烈眼眶湿润“还会回来吗?”

        “会,只怕不会多……”

        完颜洪烈张嘴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如此再三才道“康儿……”

        完颜康默默将脸转到一旁。

        完颜洪烈缓缓道“康儿,你去到开封之后,恢复杨姓吧。”

        完颜康身子一震,看回完颜洪烈“什么?”

        完颜洪烈垂头道“我做了天大的错事,不求你能原谅。我跟三哥能保全富贵,已是你分外宅心仁厚,毕竟你不是完颜家的骨血!”

        完颜洪烈说到这里,声音哽咽起来,眼中也忍不住涌出泪水。他以手遮面拭去泪水,稍稍平复之后,才继续说“如今天下一统,你所创万世不灭之基业,不可再随我完颜氏,当早复杨姓,光宗耀祖……”

        说到这里,完颜洪烈刚刚收住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淌下来。

        良久之后,完颜康点了点头“好。”

        完颜洪烈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完颜康忽然喊了一声“父王。”

        完颜洪烈欣然转过头“康儿!”

        完颜康走到他身旁,与他相拥良久“以后有机会,我会带定儿他们,回中都来看你。”

        完颜洪烈再也止不住,一时泪如雨下,不过这次,是喜极而泣。

        ……

        因为民众并不随迁,加上国务院早有安排调度,大金迁都之策从谷雨后三日正式宣布,到芒种前就已顺利迁至开封。

        开封原就是大金陪都,皇宫官邸基本上无需新建,在年后已经做了一番修缮。去岁南征时,开封作为大帅府处所,城中所存粮草充足,也省却了朝廷不少功夫。

        完颜康抵达开封,首先祭拜了天地,然后下旨宣布改姓归杨。

        康未出世时,家中遭逢大变,生父杨氏失踪,生母包氏临危,得蒙赵王搭救而幸免。尔后,赵王待康如己出,请名师授文武之道,方有康之今日。康既知出身,当复归杨姓,但赵王养育之恩,不可或忘。吾朝国号不改,完颜氏并为国姓,钦此!

        此诏一出,天下议论纷纷,反应不一。

        宋境百姓大多喜不自胜,原来咱们皇帝陛下是杨家后人,难怪如此英明神武,待南边百姓如此仁德。

        赵扩在扬州听闻此事,喜滋滋的对正妻杨桂枝道“这么说来,朕与圣上,还能攀个亲戚呢!”

        杨桂枝没好气的掐了赵扩一记“朕、朕、朕,这都多久了,还改不过口来,小心祸从口出。”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a,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赵扩呵呵一笑“咱们大金,讲究依法治国,不以言获罪!”

        杨桂枝噗嗤一笑“咱们大金,咱们大金,你这改口倒是改的顺溜,要不赶明儿我去开封,认个堂兄弟去……”

        赵扩连连摆手“贤妻,朕、使不得,使不得。”

        金国文武重臣,尤其跟随完颜康的老人们,对此几乎毫无波澜。完颜康的身世,对于徐道胜等老臣子而言,并不算秘密。这位陛下姓完颜也好,姓杨也罢,总归还是他们独一无二的老大。

        完颜氏成千上万宗室之中,倒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恶语不断。但完颜洪烈和完颜洪熙这两位大佬都没有任何表态,其余的虾兵蟹将就算吐吐槽,骂骂娘,又能翻起什么风浪呢!

        完颜康……杨康威望如日中天,些许非议连他一根汗毛都伤不了,更何况,这些非议还远在中都。

        杨铁心和包惜弱在迁都之前,就已被接到开封。完颜康下诏改姓归杨后,杨铁心被敬为太上皇,包惜弱被敬为太后。

        杨铁心特地拎了一坛老酒,强拉着儿子与他共醉一场。此后,这位太上皇和太后的生活依旧别无变化,每日在宫中逗弄几个孙儿孙女,笑声不断。

        一月之后,改姓归杨的热度已经渐渐淡去,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少有人再议此事。

        杨康站在黄河堤岸上,指着河中滚滚波涛,正在给文武重臣、开封富户和农民代表科普黄河决堤之患。

        听闻皇帝说到,黄河如果依旧如此,开封将面临没顶之灾,众人不觉有些目瞪口呆。

        黄河河水黄浊,十余年前虽然决堤一回,但祸害并不太大。若是这番话是旁人说出,多半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但这话是杨康亲口所说,却由不得众人不信。

        只是文武重臣怪异的眼神,分明表露了一个意思陛下,你都知道黄河水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