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夺功(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第二十三章  夺功

        第二十三章夺功

        “主公,好消息!”

        典韦脚下生风,大剌剌的冲入书房。

        刘擎放下手中文书,奇怪的看着典韦。

        “子龙与文远回来了!”典韦道。

        “子龙与文远一个在荆州,一个在益州,如何能一起回来,难道约好了不成。”

        “可他们就是一起回来了,连同一起来的,还有荆州牧和益州牧。”典韦道。

        刘擎一听两位州牧,顿时眼前一亮。

        这可真是瞌睡了给我递枕头,刚想着他们呢,没几日却自己来雒阳了。

        “走,快去迎接!”

        刘擎当即放下文书,快速起身,典韦还未反应过来,刘擎已经夺门而出,只留下一个背影。

        典韦一愣,心中纳闷,主公怎么这般反应,先听闻赵云张辽回来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兴奋呐。

        典韦撇开念想,快步跟上。

        刘擎刚出府门,便遇见登门的刘焉和刘表二人,只见两人被门口的百姓簇拥着,显然,这两人于雒阳百姓来说,可是老熟人了。

        一个是昔日宗正,宗亲之首,位列九卿。

        一个北中军侯,掌管京畿防务。

        刘焉双手平举,作出安抚状:“诸位放心,焉定当将民意转告大王,请诸位放心。”

        刘表挽袖跟在身后,默默进了府门,显然说起场面话,他自愧不如刘焉。

        两人入了城,是直奔渤海王王府而来的,就连赵云和张辽,还在驻扎兵马,未第一时间入城。

        “君郎兄长,景升兄长,什么风将你二位吹来了,快快入府!”

        刘焉十分友善的告别一众百姓,随后转身迎向刘擎,问道:“君正,你看看外面这……”

        刘擎无奈,一摊手,笑道:“习惯了。”

        三人一同入门,刘焉刘表分列刘擎两旁。

        刘擎缓步跟在刘擎身侧,徐徐道:“眼下天下大定,灾情大缓,君正何不趁势而为?”

        刘焉没有点名,但走在路上的三人皆心知肚明。

        刘焉真就一句话都不愿意在等,开场白都没有,上来就劝进,刘擎听了也是挺无语的。

        “听闻兄长旧疾在身,旅途艰辛,擎已安排舒适的软榻,还是先休息休息吧,既然来了雒阳,此事不急。”刘擎道。

        刘焉欲言又止,只好点点头。

        刘擎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刘擎说的很对,他确实已经十分疲惫了。

        “听你一言,倒真的乏了,还是君正老弟想得周到!”

        刘焉听出刘擎暂时不想聊这个,便借坡下驴,顺道感谢了一番,而刘表一直在旁赔笑,仅是附和几句,便与刘焉一道去休息了。

        随后,便是赵云和张辽归来了。

        刘擎再度出迎府门。

        赵云和张辽两位历来只出现在传闻中的人物出现,再度让渤海王府门外门庭如市,比肩接踵,而当赵云张辽来时,拥挤的人群主动挪腾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子龙,文远!”

        刘擎隔老远便唤道,即便如今已经高高在上,但对于这两位从一开始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武将,刘擎还是有着一些别样的战友之情。

        “末将拜见主公!”

        赵云张辽齐步上前,单膝一曲,便对刘擎施以大礼,刘擎当即一手一个,将两人扶起。

        “不必拘礼,战报收悉,荆州益州收关之战,甚好,两位辛苦了!”

        “为主公效力,不敢称辛苦!”

        刘擎一手抓着一人,便往王府前堂带,边走边道:“君郎和景升已去休息,他们参加晚宴,至于你们,虽旅途疲惫,但喝酒的精神,还有吧?”

        典韦连忙附和:“子龙文远,今日可要不醉不归!你们不在,连个喝酒的人都没,奉孝那厮,又贪杯又易醉,最没劲!”

        几人嘻嘻哈哈的入府。

        “典韦,你去命人通知大家,速来王府议事!”

        典韦一愣,看着刘擎。

        “议事?”

        “本王若说来饮酒,似文若志才这般人,焉能丢下事务前来。”

        典韦恍然,笑着离去。

        堂前宴舞起,觥筹相交错。

        距离渤海王府不远的太尉府,这几日,雒阳城中风声四起,杨彪也过得有些恍惚不定,心头忧患实多。

        照他在渤海王那位份,以及功劳,未来刘擎登上帝位之后,这三公之位,必然是轮不到他的,刘擎对待士族和寒门子弟,几乎如出一辙,什么家世,在他那里都没有用,所以他所谓的五世三公,也并不加分,甚至因为弘农杨氏势力太多庞大,反被针对。

        即便在司隶推行新政时,杨氏做出的牺牲颇多,但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保住这个三公之位。

        而如今朝中大小事权,皆由丞相荀彧主持,由尚书台负责执行,而军事大权,则被刘擎一人独揽,莫说具体事务,就连修点戈矛的权力,都没有了。

        这个僵局,得打破才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