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族变故(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南宋天街临安府,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之中。

        在这天街之上,无论达官显贵,亦或贩夫走卒人等,均往来奔跑,东躲西藏。

        街上显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只见一队披坚执锐的禁军马队从风中狂奔而来,街上军民人等纷纷回避。

        马队直奔一处府邸而去。

        此刻,宰相赵鼎府内。

        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风雨,赵府主仆众人正聚在中堂内,欣赏赵鼎之子赵汾演诵诗文。

        这赵汾年方十六,生的眉清目秀,颜如宋玉,貌比潘安,真真一个美少年。

        只见他在堂中正踱着方步,口诵诗文。

        赵鼎夫妇及仆从们则在一旁聆听,人群里啧啧声不断,都在赞叹赵公子满腹诗书,学问练达。

        赵鼎捋须静听儿子的咏诵,面含微笑。

        正在此时,几个家丁飞奔来报:“祸事了!祸事了!有官军闯进来了!”

        众人都大吃一惊,赵鼎随即吩咐家眷妇女回避,自己则带着一众门人家丁出外迎看。

        只见府院内外黑压压尽是手执明刀亮枪的兵丁,和着急风,寒光慑人。

        一个黑粗军官见了赵鼎并不像往常叩拜请安,而是故意喝问道:“哪个是赵鼎?”

        赵鼎见此情知不妙,本想呵斥,但因对方是皇家禁军,便客气道:“下官便是赵鼎,敢问提辖有何吩咐?”

        军官并不答话,只一摆手道:“给我拿下!”

        几名兵丁便过来,将赵鼎反剪手臂按压在地上。

        门人家丁们见状大惊,便要从兵丁手中抢人,一队兵丁便以刀枪相对。

        军官厉声道:“全部退下,胆敢向前一步立斩不饶。”

        赵鼎急忙扭过头向门人家丁道:“都不要妄动,且先退下,待我问明提辖。”

        门人家丁们便不再动。

        赵鼎客气问道:“提辖所为何事?便要拘我!”

        军官冷笑着反问道:“赵大人做了什么难道自己不知?”

        “请提辖明示!”赵鼎央告道。

        “实话告诉你吧!洒家奉秦太师之命前来拿你,只因有人揭发你暗通金人,图谋不轨,卖国求荣。”军官冷冷道。

        闻听此言,赵鼎方知晓是秦桧栽脏陷害于他。

        只因他在朝堂上驳斥了秦桧主张与金国议和的奏章,扫了老贼的面子。

        军官说完,便吩咐手下兵丁道:“都给我进去搜,谁搜到赵鼎通金卖国的罪证,秦太师重重有赏,敢有阻拦者斩。”

        兵丁们齐声应诺,便如流蝗般往各院各屋内硬闯,

        赵鼎忙向军官央告道:“提辖莫要伤害我的家人。”

        军官冷笑道:“放心吧!我只管搜罪证,不会伤人。”

        只见兵丁所到之处,无不翻箱倒柜,鸡飞狗跳。

        只听各屋内无不传出乒乓作响、妇孺啼哭的声音。

        须臾,便有兵丁手提一个牛皮口袋向军官报:“禀大人,搜到一个牛皮口袋。”

        赵鼎抬头一看这袋子,便暗自纳闷。只因这不是他的物件,却不知兵丁从哪里搜出。

        军官接过袋子,当众解开绳子,从袋中倒出十几锭亮澄澄的金锭,足有十来斤重,还有一封书信。

        赵鼎及众人惶恐的看着这一切,竟不知如何应对。

        军官拆开信封,展开信笺念道:“赵大人安泰,今奉上黄金五百两,略表我主兀术心意,敬请笑纳,山高水远,日月常在”。

        赵鼎听后骇然道:“诬陷,这纯属诬陷!赵某与金贼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何曾与之私通?”

        军官喝斥道:“赵鼎,你暗通金兀术的罪证在此,还敢抵赖吗?”

        说着,他又一挥手:“来呀!将赵鼎押回大牢,其他人等,均在此听候发落,违令者斩。”

        赵府上下一听这话,哭号声俱起。

        众兵丁高声应诺,将赵鼎五花大绑,扔进了囚车,带走了。

        赵鼎仰天惨呼:“苍天呐!你睁开眼吧!”

        此时,雷声大作,一场腥风血雨骤然而至。

        狱中,赵鼎拒不承认有通敌行为,遭到了严刑拷打,他以绝食抗争,不几日竟死在了大牢里。

        秦桧指使人伪造了赵鼎伏法认罪的供词,并按上了他的手印。

        他将伪供词上奏皇帝,龙颜大怒,赵鼎被定了个通敌卖国、畏罪自杀的罪名。

        赵府因此被抄家,府上家眷及门人百人悉数被发配吉阳军(注:今海南省三亚)。

        赵汾的母亲赵夫人因无法承受这沉重的打击,吞金自杀了。

        其他闺姊女眷投井的投井,上吊的上吊,一下又死了十几人。

        可叹一代名臣赵鼎,竟被奸臣秦桧害的家破人亡了。

        却说这赵汾公子,尤其可怜。

        此人也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赵鼎精通诗词,他自小耳闻目染,也颇有些文才。

        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深得赵鼎喜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