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大禹九鼎?(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尽管南京城里百姓比较欢迎,可王命所至,只能听令回转京师。

        自己这一手,可谓是覆灭了大半个南京城官员,筑成千头万骨塔,震慑后来人。

        至于后来人,有没有人遵纪守法,不知道。不过过来将此塔收拢,作为和尚私属领地,改名为功德塔,美名其约超度冤魂,就挺离谱的。

        殊不知,他们已经忘记了,这座塔曾经活着的时候,逼死远超比塔百倍千倍的人。

        他们的心里只有暴君和魔王的称呼,可忘记了当初来到江南地界,拯救他们出离苦海的屠龙少年。

        这毕竟是未来之事,叶小北根本也不知道。

        不过他倒是明白,自己这个混世魔王将世的身份,会更加的做实。

        而且,这下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无论是北方学子,还是南方举人,自己也只不过是他们眼中钉,肉中刺。成为他们贪污腐化路上的绊脚石。

        “大风起兮云飞扬~”

        好像有点不对劲儿。

        叶小北站在船上,顺着运河逆流而上。

        锦衣卫的划船速度很快,可还是怕误了时间,

        船行至黄河的时候,开始兵分两路。

        水路继续坐船,押送龙辇行驾。

        叶小北跟着宣旨太监,骑着马直奔京师,走路路,这样比较快。

        可这一分路,得,叶小北直接就奔河南去了。

        各位糊涂,说为什么叶小北要奔河南去呢?

        因为,这河南司出了大事。

        河南布政使司,下有九府,其中黄河断了十数日,终于再次恢复。

        可说恢复是恢复,这黄河里,出了坏事了。

        有官员上报,在河南开封府发现了一件国之重器,大禹之鼎。

        传说大禹治水,化天下为九州,并铸造九个鼎。上面记载着天下的山川地形河流,以及物产资源分部,甚至治国之策、御民之法等。

        也就是一个巨大的百科全书,包含一些当时的科学知识、律法等等。

        可经过商汤灭夏,九鼎被拉走了。

        随后武王伐纣,周取代商,自称夏朝法理继承者,将九鼎又一次拉走了。

        又随着“问鼎中原”、武王举鼎、秦朝入主天子之都又又一次拉走了。

        只到秦统一六国,又一次想拉走的时候,传说船翻沉进江中。

        而此时这个消息出来后,所有人都沸腾了,认为这是天佑大明。

        可也有人认为,如果又是当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行动,有人复刻了一遍,那就有出大事。

        叶小北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知道,自从陈胜吴广的鱼裹书、狐狸叫,到刘邦斩白蛇。

        以及各种各样的奇人奇事出现,都挑战了皇权。

        甭管是祥瑞还是造反预告书,叶小北必须要去看一眼。

        至于是不是大禹时期治水的青铜鼎,那就不重要

        了。

        叶小北快马加鞭,紧赶慢赶,还是晚了。

        当地有百姓传出,此地有圣君降世,可以不用纳粮食了。

        叶小北当时一听就卧槽了,这可是明末时期闯王李自成的口号。

        这要是提前了,那可就傻13了。。

        没办法,赶紧去把现场封锁起来,调动卫所兵,强势入驻那附近的小县城和小村子。

        正所谓,你越不让我看,我就偏看。

        这故事越传越离谱,竟然引来了老君山的道士下山了。

        河南老君山,是传说中,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当时在此悟道,骑牛而出函谷关。

        还有人说,太上老君意外相中这块地方,一脚踩塌了一座顶峰。将西面华室山作为自己将来传道的地方,并且拔剑插了标记。

        可是王母娘娘也相中了,但是太上老君已经插剑了。

        她就坏,将剑拔出来,把自己绣花鞋扔下去,在把剑插穿立回去。

        两个人都带人来了,结果谁都不让谁。

        请来元始天尊做主,元始天尊将西面华室山给了王母娘娘,将东面景室给了太上老君。

        后来景室改名为老君山。

        传说终归是传说。

        可是老君山是从北魏时期开始修建,到唐朝又重修,未来的万历皇帝还要册封呢。

        老君山作为道教祖庭,这里的道士也非常厉害。

        叶小北不害怕,甭管你是什么。必须要遵守神权君授这个基本道理。

        本能像是西方那样,搞了个君权神授,教皇巴拉巴拉。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就我个人来说,道士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道士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道士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韩非曾经说过,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莎士比亚曾经说过,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道士因何而发生?道士因何而发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