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打闷棍(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关于整编队伍,徐煌将这些边军打乱,掺在宣武营中,由自己的嫡子人马掌握。

        表面看来,边军不仅士气低落,而且军纪涣散,都是些老兵油子,这些大爷兵往往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将他们掺在宣武营中,会影响宣武营的战斗力。

        但实际上,徐煌的想法正好相反。

        边军常年与清军作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九边将士作为大明的精锐,并不是不能打,主要是将帅窝囊。

        事实证明,他们在松锦大战前期,表现的非常出色,重创八旗军,甚至将两红旗的大营给端了!

        在徐煌看来,他们缺乏的是勇气,以及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而且,塔山的这部边军底子很好,那些不服从长官命令的兵油子,早就跑路了。

        剩下的这些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军户,他们没有兵油子习气,服从长官命令,而且,很能吃苦!

        明军主力被打垮了,落入险境,他们却很少有人逃跑。

        因此,徐煌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他打算用这些边军打造出一支全新的军队!

        缺乏勇气?

        不怕!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安抚好军心,给他们灌输思想,没有洗脑不成的士兵!

        至于指挥官,徐煌更是自信,宣武营就是他的成果!

        当然,这只是徐煌的计划,辽东形势危急,能不能把这支军队带回扬州都成问题。

        ......

        二月初七,卯时初刻,大概早上五点十五分。

        在塔山修整了一天,徐煌率领近四千人马,匆匆离开塔山堡,顶着大雾向东北方向的松山奔去。

        就在刚才,百户叶渊文派人发来警报,清军似乎要对松山城发动强攻了!

        还有一支千人队的清军人马,从沙河儿堡露营地出发,向松山开进。

        沙河儿堡距离松山只有八十里地,但之间要渡过两条河流,一条是连山河,一条是七里河。

        连山河就在沙河儿堡不远,想必情报来往期间,那部分清军已经渡过了。

        而第二条七里河,就在塔山北面二十里,且依着磨盘山和帽头山,又下着大雾,天时和地利都合适伏击。

        徐煌不想失去这个打闷棍的机会。

        松山的明军处于绝对劣势,松山的攻守战,徐煌即便在清军后面搞偷袭,也很难占到便宜。

        唯一有可能占便宜的,就是伏击清军的援军!

        所以,徐煌决定在七里河,借助有利地形,打清军援兵一个措手不及。

        不求有多大的战果,只要能给鞑子一点颜色看看就行。

        这样,既可以挫伤清军的气焰,又可以提高宣武营的士气,让这些新入伙的边军同志们看看,鞑子是可以击败的!

        明军最缺的就是士气。

        松山之战,八旗军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心里震撼,现在的明军,对八旗军谈虎色变。

        徐煌要用一次伏击战,打破笼罩在明军将士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再度雄起!

        一个时辰后,大队人马顶着大雾赶到了磨盘山,占领了七里河南北两岸的有利地势。

        徐煌掏出册子,毛笔在上面勾勾画画,片刻后抬头,对身边一众军官道:“鞑子将在一个时辰后路过此处,各部按照本官的作战计划埋伏好!”

        边军千总王锦煊愕然,这徐将军什么路子,竟连鞑子什么时候出现都知道?

        他不知道的是,徐煌通过叶渊文的情报,以及清军的行军速度,精准地计算出了他们的行进时间。

        这就是情报的优势!

        没有过多的言语,各部开始分头行动。

        为了把那部倒霉的清军吸引过来,徐煌命叶渊文率几骑去挑衅鞑子,又让崔武带着二十辆辎重车在附近溜达......

        辽西走廊,塔山一带宽不过十里,七里河上的唯一一座石桥就在此地,几乎是清军北上松山的必经之地,诱敌深入的战术很好实行。

        虽然现在河水冰封,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有桥在,肯定会优先选择走桥的。

        而且,塔山那边有刘肇基,这部清军既然是北上松山,定然是接到了军令,不会在半道与刘肇基部死磕。

        因此,徐煌有九成五的把握,鞑子必走磨盘山一带!

        ......

        磨盘山脚下,二十辆粮草骡车朝北有序排放,坐等清军到来。

        一股要命的北风兜面而来,让人一抖,宣武营一个小旗小声骂道:“他娘的,这什么鬼地方,这么冷!”

        “嗯?”

        崔武严肃地扫了他一眼,喝道:“区区寒意罢了,不要说是霜雪天地,便刀山火海,大人一声令下,我等也不得多眨一次眼!”

        那小旗官被呵斥的低着头。

        磨盘山上,寒风一阵接一阵,山上的枯草上,残霜参差。

        千总王锦煊心下暗骂一句鬼天气,一手按着自己腰刀,一手遮眉远眺:“鞑子怎么还不来?”

        他身旁,朱盛鸿如泥塑木雕般立在寒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