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原本嘈杂动荡的国家,随着内阁的和谈队伍南下抵达广州瞬间变的安静下来。

        所有人在惊掉一地眼珠子后同时想到了一件事。

        陈景和,毕竟是陈云甫的亲儿子啊。

        原以为朝廷会大军压境,继而南北对峙,内战打响,结果还真就坐在一起和谈了。

        和谈。

        这两个字对整个国家,对全中州上亿人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动乱与和平那么简单。

        更巨大的影响,是看不见的政治风向。

        毫无疑问,闽粤两省宣布的自治行为就是造反,造中央朝廷的反,可在这种情况,陈云甫选择了软处理的和谈,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央朝廷不想内战,而是想通过温和的谈判方式来消弭这次可能的分裂危机?

        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和谈好啊,和谈就代表着利益的交互,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这才叫和谈。

        要是一方无条件投降那就不是和谈,而是朝廷的中央军直接炮轰广州城。

        地方能和中央讨价还价?

        这个苗头一生出来,那可就如同长了草一般惹得人心痒痒了。

        广西布政使卢士先本来还对省内铁路权争夺的事严加管控,发现内阁到了广州后干脆也玩起了推波助澜,同时偷偷摸摸派亲信奔赴广州向陈景和投诚。

        只要陈景和愿意,他的广西,随时可以以保护境内百姓为由进行自治管理,同时宣布接受广东方面领导。

        广西之后继而是江西、湖广。

        除了浙江之外,整个江南六省五个省几乎都动了自治的心。

        而江南六省,又恰恰是遭受阿拉伯人盘剥最重的,民心早已不想回到原先的日子了。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广州,集中在那一张谈判桌上。

        这次内阁来的和谈队阵容堪称豪华。

        内阁首辅杨浦亲自带队,连着邵子恒这位陈景和的亲舅舅在内一共来了四名阁臣。

        七人内阁来四个,过半数了。

        换言之,这次和谈,朝廷四名阁臣只要点头同意,那就代表朝廷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南京方面汇报请示。

        「杨阁老。」

        「太子爷。」

        陈景和也是亲自出城迎接,阔别数年的重逢,二者都是不胜唏嘘。

        「我现在可不敢再当太子爷这句称呼了,儿子造爹的反大逆不道。」

        「大王可从没说太子爷您是造反。」

        杨浦哈哈一笑,把着陈景和的手臂登上马车:「大王说了,你也是被逼无奈,他能理解。」

        「广州民怨沸腾,你们不顺从民意搞自治,老百姓必然造反冲击官衙,这种局面下太子爷果断处置稳定局面,大王还是很欣慰的。」

        陈景和明显一怔。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欣慰,爹啊,我这可是造反,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马车缓缓驶入戒严的广州城,杨浦的目光扫过窗外那一排排站立如松的士兵。….

        「新军吧。」

        「啊?」

        「甲胄一看就是刚打造出来的,不是新军是什么?」杨浦很是淡定:「这段时间,你们广东招募了多少新军?」

        陈景和撒了个谎:「二十万吧。」

        面对这个数字杨浦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多么拙劣的谎言。

        「朝廷不想打内战,这也是大王的意思,但是你们要自治必然是不可能的,国家政权断不可分裂。」

        陈景和哼出一声:「不打内战,又不让我们自治,那还怎么谈?

        」

        「大王的意思是他可以退一步,解散内阁,由你出任内阁首辅重新组阁,你觉得国家之前的法令政策有哪些不合适的,可以自己大刀阔斧的改了。」

        杨浦一上来就将底牌亮了出来,一个很让人心动的条件,但却被陈景和冷笑拒绝。

        「内阁首辅?去了南京我这个内阁首辅和泥菩萨有什么区别,国家大事不还是父王一言而决。」

        「那太子爷想要什么?」

        「父王退位!」

        杨浦挑了眉头,脱口而出道:「你想当王?」

        「我也不当。」

        陈景和摇了摇头:「我知道,我不配当王,我当王,父王的心腹不会服我,国家上百万的军队也不会服我,我毕竟是造反派不是顺位继承,说难听点就是乱臣贼子。

        我当王,这个国家就会四分五裂,那时候才是真的内战。」

        「既然你也不想当王,又要让大王退位,那这个国家,该谁说了算呢。」

        「不是有你们内阁吗。」

        陈景和咧嘴一笑:「这次暴乱事件让我看明白了,只要咱们这个国家一天有一个乾纲独断的王,那么像蒲向东这种人、像资本控制一切的行为就依旧会出现。

        因为君王的偏信和放纵大于国法纲常。

        就是因为我父王宠信蒲向东,溺爱我的妹妹,才直接导致了今时今日国家这般局面。

        不能再有王了,我也不会当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