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朝堂请罪(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清晨,雒阳皇宫内。

        听着陛下重臣汇报着那些鸡零狗碎之事,时不时冒出几个人举报阉党,和张让几人撕成一团,表面上随意说几句打发群臣,刘宏的思绪早已不知飘向何方。

        上次卖的九江太守价格太低了,有点亏得慌,得重新卖一下。

        毕岚这两天弄出的喷水铜像挺不错,得带爱妃看看。

        终于,待政务稍歇,太尉杨彪拿着笏板出列道:“陛下,度辽将军李兴征伐高句丽凯旋而归,前来献捷。”

        “嗯,宣。”听到杨彪的话,刘宏稍稍来了些兴趣,点头道。

        “宣度辽将军进殿!”

        早已在宫外等待多时的李兴深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步入宫中。

        刚一踏进殿内,百余双眼睛便齐齐向着他看了过来。

        好在李兴早有准备,并不慌乱。

        以往军中训话面对着数万悍卒也不曾畏惧过,面对这些各具威严的大臣,李兴虽然稍有些紧张,但还能稳得住。

        龙行虎步的走至殿中,李兴不敢逾礼窥伺,微低着头颅,用旁光悄悄打量着台阶上的刘宏和两侧文武。

        只见杨彪隐隐冲他点了点头,心中大定。

        走至殿中,李兴恭敬行礼道:“臣度辽将军李兴,拜见陛下。”

        “爱卿请坐。”

        “谢陛下!”

        汉朝上朝之时还不需下跪,倒也省了李兴些许芥蒂。

        看着那年轻英武的李兴,刘宏心情颇好。

        “爱卿当真是年少有为啊!此次凯旋而归,收获如何?”

        “蒙陛下洪福,此次高句丽之战,斩敌近万人、占地数十里,且高句丽同意了岁贡之事,每年供奉陛下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美女十名,臣已将今年之岁贡送至少府。”

        李兴知道刘宏是个什么样的主,直接投其所好道。

        原本进贡朝廷的岁贡直接改成进贡给刘宏个人的了。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么说倒也不错。

        “哦?”

        果不其然,原本还满不在意的刘宏顿时来了兴趣。

        幼时出身并不富裕的他十分贪恋钱财,便是碰巧做了皇帝也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行卖官鬻爵之事。

        李兴所说的岁贡刚好戳到了他的痒处。

        “爱卿有心了。爱卿为国奋战,如此大胜,理应重赏,诸位以为该当如何赏赐?”

        “陛下,李将军劳苦功高,此战大扬我汉室之威仪,且以寡敌众、占地颇多,理应重赏。臣以为,功当封侯。”司徒袁隗出列道。

        百官并无异论,以李兴之功,封侯并不逾矩。

        其年未弱冠便已任度辽将军,已是升无可升,唯有封侯。

        张让却是不想轻易便将此事定下,稍稍使了个眼色,群臣之中一名宦官党羽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望着那不合时宜的身影,李兴心中暗叹一声。

        人在朝堂,身不由己,终究还是来了。

        “准奏。”

        “陛下,据臣查实,李将军于并州之战后,随军带走百姓数千,且这一年以来,陆陆续续前往辽东的百姓数之不尽,恐怕不下十万之数。却不知李将军意欲何为?”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直向李兴心腹捅来。

        虽然说得委婉,但其意为何在场众人如何不清楚。

        李兴早有腹稿,平静道:“陛下,这位大人未曾前往过我大汉边境,对于边境的情况可能不甚清楚。”

        “辽东之地苦寒,民少穷困,而周边异族又是屡屡来犯,掠夺边民。如今青壮可为兵者已是少之又少,臣不得已,只能招引这些流民百姓前往辽东戍守边疆,为我大汉护卫疆土。”

        “我大汉虽幅员辽阔,却无有一寸多余土地。辽东之地虽苦寒,但也须得驻守,否则一旦为异族所占,便会得寸进尺,步步蚕食整个幽州乃至并州,如此我大汉北境难矣!”

        李兴的一番话同样意有所指,关西一脉的文武听出了弦外之音,纷纷附和。

        “陛下,李将军所言甚是,边境之地不可失、大汉疆土不可让。”

        “迁民守边,此乃良策,还请陛下推行于凉、幽、并等州,以抗贼寇!”

        “陛下,此人出言明显别有用心,意在诋毁李将军,还请陛下重罚之。”

        官场之上,最重要的就是弄明白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把更多的人变成朋友,尽可能的孤立敌人。

        李兴的发言明面上是在诉苦解释,实际上却是在意指关西、西凉之事。

        西凉羌人之患不断,已经成了大汉的一大块心病,每年耗费的兵力、人力、财力不可数计。

        不少有心之人竟然提出要舍弃西凉,虽然这些言论很快便被压了下去,但如此苗头依然令关西一脉特别是西凉一脉的文武担心不已。

        西凉再乱,土地不能丢、世家不可乱。

        别看西凉汉羌纷争不断、饿殍遍野,但对于世家大族并无太大影响,甚至借助纷争带来的利益,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