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贾诩毒计(1/2)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收到粮道被截断的消息,曹操再一次愤怒了,不过愤怒过后,曹操也要开始思索退路。

        新野等地的百姓都被刘备带走,自然不会留下粮食,现在曹操大军现在消耗的粮食都是从中原运输过来的。

        但是因为运输技术不过关,从樊城运来的粮食难免受潮,所以大部分粮草都被曹操放在了樊城,襄阳城中,只有足够大军一月消耗的粮草。

        一个月,足够撤军,但是诸葛亮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曹操还有一个选择,襄阳一代的百姓没有被刘备带走,所以他可以从百姓手中征粮,再加上蔡家一部分粮草,至少能支撑两个月。

        若是有两个月的粮草,那么就有转折的余地了。

        不过这样做,肯定会让蔡家背心背德,荆州的百姓也会转投刘备,下一次征讨荆州,荆州军民必定一心对敌。

        只不过,不等曹操决定,诸葛亮就开始出手了。

        很快,关于曹操粮道被阻的谣言就传遍了曹军大营,士兵议论纷纷,再无战心,就连众多将领也半信半疑,结伴来到曹操面前。

        “不过诸葛亮的奸计。”曹操豪爽大笑,大手一挥,全军加餐三日,士卒休整一日,明日攻城。

        士气顿时大涨,之前的谣言直接不攻自破。

        不过熟悉曹操的谋士却从曹操的举措里发现了猫腻,不过都不曾揭破,只是独自来到了曹操帐中,最后发现,不仅是自己,荀攸、程昱等人都在此。

        “如今之计,唯有从百姓身上征粮,此事,我可亲往。”程昱一脸严肃,斑白的头发在烛火的照耀下无比显眼。

        “仲德……”看到程昱眼中的坚定,曹操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他的想法,在程昱眼中,曹操的大业比他的性命更加重要!

        曹操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只能长叹一口气,这个时候,说再多都显得矫情,还不如将其记在心中。

        “关羽以水军断我军粮道,若是不能解决关羽,必成大患!”当曹操目光飘来,贾诩也开口说道。

        他是不愿意曹操统一,所以不出一计,但是现在曹操想退兵,放弃攻打荆州,他自然也愿意出手,和小辈较量一二。

        之前看着曹操傻乎乎的中计,自己一头钻进诸葛亮布置的陷阱,贾诩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这是当初雄心万丈,击败袁绍平定北方的曹孟德?

        如果不是确定依旧是原来的爱好,原来的性格,贾诩都在怀疑曹操是不是突然换人了。

        羽扇轻轻遮住嘴角,只剩下那一对让人下意识放松警惕的眯眯眼。

        “关羽的水军想要袭击粮道,肯定距离襄阳不远,丞相可派出士兵搜索江边,定能找到关羽水军停靠之地,再派出兵马袭击,逼退关羽,粮道无忧。”

        “但此计于大局无益,刘备得荆州水军,哪怕关羽败了,也有其他人领水军袭击粮道,丞相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撤军返回,等水军练成,再南征荆州。”

        想起之前曹操杀玄武祭天建玄武池训练水军,贾诩嘴角就不由得扯了一下。

        不见江海不知湖泊之静,这一句说的就是曹操,玄武池虽然够大,但也就是个池子,最多练出了一群会游泳的北方人。

        但这些人一到南方就水土不服,还上吐下泻,就算有神医华佗治疗,但人数太多,华佗都差点累坏,现在还有一大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不仅是能下水的士兵,还有船只也需要打造,之前没有经验,现在有了蔡家的造船经验,已经能够打造出战舰,也需要时间。

        贾诩保险估计,至少年之内曹操要在北方呆着,他也可以好生咸鱼下去。

        “若我军撤退时,刘备派水军袭击该如何处理?”

        曹操现在也想要撤军,但自古撤军就不简单,需要防备敌军偷袭,特别是麾下十多万士卒,谁来殿后,谁先走?

        这就不能像攻城一样,全派那些“异人”,必须留下本部精锐镇压。

        而且就算回到了襄阳,到时候还要度过长江,曹操麾下这么多人,一时半会肯定运不完,到时候刘备派水军前来,岂不是把他们在江上截断?

        打吧,没有粮食,撤吧,又怕刘备派水军截断退路,这才是曹操心中犹豫不定的地方。

        贾诩笑道“丞相莫非是忘了,这荆州之地不少百姓可都是来自中原,因为中原战乱才来到荆州,如今丞相平定北方,这些人也该落叶归根了。”

        荀攸、满宠等人纷纷怒视贾诩,这一计说得好是让百姓落叶归根,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携百姓威胁刘备,让他不敢进攻,这样的计策,哪怕他们想到了也不会说出来,也只有贾诩才敢这样做。

        毕竟当初董卓迁洛阳百姓,火烧洛阳的毒计就是出自他手!

        毒士!不愧是毒士!

        “丞相,我军乃是朝廷之兵,若是携百姓自保,掷朝廷威严于何地!”荀攸忍不住开口说道,不管是他接受的儒家教育还是职责都让他不能无动于衷。

        只不过荀攸的劝解并不能改变曹操的决心,曹操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杆秤,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心中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