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883君之意,我不及(1/4)

字体: 增大 默认 缩小
        第887章883.君之意,我不及

        许鑫和新海诚还真的是好久不见了。

        下楼看到这哥们的时候,俩人来了个拥抱。

        “阳光明媚啊,鑫海桑。”

        “嗨嗨……”

        新海诚笑着点头回应,然后,按照“惯例”,拉着许鑫坐上了车。

        自古以来,天朝对整个东亚的文化辐射影响着周围所有国家的生活习惯,友人见面,相聚吃饭是不变的规矩。

        “许桑这次的电影,我看是和意大利合拍的?”

        “对,一部群像戏……唔,萌萌,今天有排片么?”

        听到这话,坐在后排的苏萌摇摇头:

        “没有的,许哥,明天才有。”

        许鑫了然,转头对新海诚问道:

        “要看看么?”

        “好啊!”

        虽然俩人一个是电影导演,一个是动漫电影导演,但从本质方面,动漫和电影是共通的。

        并且……

        “刚好,我的新动漫许桑也看看。”

        听到这话,许鑫问道:

        “是那姐弟恋的故事?”

        “SOSOSO……”

        独特的日语认同结构从新海诚口中说出。

        “就是从《万叶集》里得到灵感的那个故事。已经完成了呢,虽然后期还有些地方没做完,但整体结构已经出来了。许桑看《万叶集》了没?”

        “看了,但老实讲,因为句式在翻译过来后,是按照天朝七律诗的结构表达的。对我而言,它比起唐诗、宋词而言,在表达句式上,意境显得单调了一些。并且,翻译的老师,其实也是采用天朝古诗的结构,我在书上面看到的多是诗文的影子。很难引起我的共鸣。虽然其中有几首短句诗我印象很深,但也完全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毕竟日语我不了解……”

        许鑫说出了自己对《万叶集》这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日本《诗经》”的诗集最直观的想法。

        其实这话换个日本人听来都不见得会喜欢。

        毕竟……虽然不是贬低,但你把我们国家的文化说成了“意境单调”,总归不太好。

        但这就是许鑫最真实的感觉。

        他无法共情。

        就好像新海诚在万叶集里很喜欢的一首,叫做《雷神短歌》的诗句:

        “鸣神の少しとよみてさし昙り雨も降らんか君を留めん

        鸣神の少しとよみて降らずとも我は止まらん妹し留めば”

        原文翻译过来就是: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

        乍一看,意境还不错。

        可是……

        你听听下面的:

        “青天图画四山合,白昼雷霆百步喧。”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余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阬。”

        许鑫之前和包括余华在内的这些作家老师聊天的时候,偶尔聊起来过诗词这方面。

        这些人有着一个相同的认知,那就是诗文重意、重留白。

        神似形不似。

        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在这方面,那些能留下来的唐诗宋词无一不是惊世之作。《万叶集》对比起来,重形轻意,是真的不符合许鑫的胃口。

        而听到了许鑫的话语后,开车的新海诚微微点头。

        他能理解许鑫的话,但其实能做到共情的地方也不多。

        说穿了,还是文化环境与认知的问题。

        大家都是身在对方眼中的“异国”,而看到对方的文化,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认知基础上。

        对某一部作品达不到共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就像是他之前和许鑫聊《人间失格》,在听到许多日本人因为看完这本书而自杀后,许鑫露出来那种荒唐的表情。

        他给许鑫推荐这本书后……

        虽然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可得知了《人间失格》是一部“丧”到极点的作品后,许鑫搬出了法宝。

        你给我推荐《人间失格》,那你去看《活着》。

        惨么?

        同样很惨。

        可你看前作会自杀,但你看了《活着》,它只会用更悲惨的一生告诉你一个道理“好死不如赖活着”。

        看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归根结底,这其实也是文化上的差异。

        但纵观天朝文学历史,有孤高者,有悲愤者,亦有堪破虚妄,空寂涅槃者。文学作品花样百出,但唯独没有一丧到底的。

        哪怕再悲惨的故事,读者都能从其中体会到那顽强活着的意志。

        还是那句话。

        坐以待毙从来不是天朝人的性格。

        就算境遇再怎么悲惨,绝望也始终击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