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你真坏

    “喵呜,真他喵不要脸啊!”小白默默叹道。
    “呵,真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啊!”管梨花吐槽道。
    “喵呜,现在怎么办?”小白问道。
    “怎么办?当然是再给他加把火,让他们这群人赶紧滚蛋了!”
    只见管梨花忽然做了个非常夸张的惊讶的动作,然后惊呼道“奥!原来那是你们家的啊!我先前还想问我阿公呢,像纺线车这种能让我这种小孩子一天撵十锭麻线的好东西,为什么只有咱们管家有。原来不止我们家有,你们家也有这种好东西啊!”
    “哄……”
    “听见了吗听见了吗?她说一天能撵十锭麻线!!十锭啊!!!”
    “她今年五岁,她今年只有五岁啊!五岁的小孩子就能用!”
    “汪汪汪……”
    “五岁的小孩子一天能撵十锭麻线!!!”
    “真的假的?这怎么可能?肯定是假的吧?!”
    “我觉得肯定是真的!这要不是真的,张狗……咳咳,亭长能火烧屁股似的跑去管家抢东西?而且以前都只是抢东西,这次竟然连人都……咳咳,反正我觉得是真的!”
    “汪汪汪……”
    看到周围的村民们眼中开始冒红光,管梨花嘴角微微一翘,继续喊道“啊!你们家既然有这种一天能撵十锭线的好东西,那一定也有一天能织十匹布的好东西喽?!那东西在哪里?被你们藏起来了?还是也刻在石头上了?能让我看看吗?”
    “轰……”
    “一天织十匹布!岂不是一个月就能织够一年交赋税用的布了?!”
    “岂止一年!一天十匹,十天就好几百了!得够交好几十年赋税的了!”
    “汪汪汪……”
    “咦?是好几百吗?可我怎么觉得,一天十匹,十天只有一百……”
    “你管他十天几匹呢!走走走!赶紧去西山,晚了可就被张家那帮孙子藏起来了!”
    “我觉得这种好东西不可能刻在西山,肯定在亭长家藏着呢!有没有人敢今晚跟我一起……”
    “汪汪汪……”
    怎么说呢?若不是张寅先前拙劣的表演激起了村民们的疑心,这帮人也不至于因为听了一个五岁女童的话便集体高……呸!亢奋。
    但世事就是这样,张寅自己卑劣的行径,让村民们在坚信那些纺线车是好东西的同时,也坚信西山或者张寅家藏着更好的“好东西”!
    所以,失控了,所有人都开始往西山跑。哪怕此时天色已晚,哪怕忙了一天的他们早已饥肠辘辘,哪怕张寅不停的怒吼着企图阻止他们。
    “都给老子滚回家去!我看谁敢去西山!”
    “亭长,我不去西山。天快黑了,我去我们家沤麻池看看,别有野猪下山偷喝我家的沤麻水。”
    “是是是,我也想起来了,那确实是咱们张家的东西!我也姓张!走走走,赶紧去把咱们家的东西取回来!”
    “咱们赶紧去帮忙。亭长,那石头可能很大,靠你们自己怕是抬不回来。我们去帮忙。走走走,咱们都去!”
    “汪汪汪……”
    “现在天太晚了吧?晚上不安全,亭长。要不你们今晚先别去了,反正那是你们家的东西,又跑不了?等明天天亮了再去吧。”
    “就是就是。你看看西山那边又有云彩过去了,看样子怕是又要落天雷了,现在过去不安全,万一被天雷给劈了,可就活不了!”
    “汪汪汪……”
    在一阵鸡飞狗跳的推搡中,在场的村民们全都牵着自家的狗离开了。
    看着突然空空如也的谷场,小白默默地吐槽道“知道吗,如果让你当网文小说的主角,作者肯定能饿死!喵呜,像这种不装x,不打脸,还主动给敌人送温暖的桥段,简直让人提不起继续观看的欲望啊!”
    “送温暖?嘿嘿,本姑娘不仅要送温暖,还要连续不断的送温暖,保证暖死那群王八蛋!”管梨花咬牙道。
    “喵呜,你开心就好!”小白无语道。
    “到饭点儿了,走了!回家!”
    嘭!
    管梨花断掉心神联系之后,转身搀起娘亲,开始劝说情绪依旧有些不太稳定的家人们回家。
    一家人先朝阴老头一家、以及何腾父子俩道了声谢,之后才相互搀扶着,磨磨蹭蹭的往家走。
    等他们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西山脚下的竹林里,已经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远远看去,跟磷火似的,有点儿吓人。
    待到管家众人在一片沉默之中吃完晚饭,相继回房休息时,西山方向终于传来了阵阵呼声。
    正蹲在茅房外面守着管梨花的小白,跳上屋顶往西山方向看了看,发现大量鬼火……呸!大量火把开始往村子这边靠近。
    梆梆梆!
    “喵呜,看样子,他们已经找到那块石头了。”
    “哼!先让他们高兴高兴,明晚你再去村长家送第二份温暖。”
    “喵呜,你真坏~~”
    “滚!恶心不恶心!本姑娘的粑粑都被你恶心回去了!给我滚远一点!”
    “喵呜,你确定?蛇一般都是在晚上……”
    “闭嘴!赶紧给本姑娘过来!”
    西山果然发现了刻有字画的石头!而且那些字画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显然是很久以前刻上去的(管梨花呵呵。)!
    上面的字没人认识,但是那画却画的很清楚、易懂。再加上纺线车的结构原理本就简单,所以,凡是跟着去了西山,并寻隙看了那些画的人,回家之后分分钟便依葫芦画瓢,自制出一架纺线车。
    随后,各家的女人们开始尝试用那纺线车纺线。聪明点的,上手就会用。笨点儿的,随便去邻居家逛一圈儿,回家也上手就会用。全村的女人们集体……呸呸呸!集体失眠了!
    然后,今晚的凤凰村开始出现奇怪的一幕。
    各家男人们全都牵着狗,点着火把跑去自家沤麻池捞麻、洗麻、劈麻,各家的女人则全都点着油灯纺线,熬夜疯狂纺线!
    第二天明明熬了一个晚上,但是凤凰村的村民们却依旧神采奕奕。各家的男人们继续在自家沤麻池奋战,而各家的女人们则盘坐在村口大树下,一边劈麻,一边强打着精神聊天。
    “他婶子,昨晚纺线了吗?”
    “哪能不纺啊?!我昨晚纺了足足八锭线!要不是家里的油灯太暗,我能纺九锭!”
    “我也是,咯咯咯,我昨晚纺了八锭半。都怪我们家那口子劈麻劈的太慢,要不然啊,我一晚上准能纺十锭线!”
    “可不是嘛!这男人劈麻啊,就是慢!要是他们劈麻劈的快点儿,别说十锭线,就是二十锭线,咱们也能给他纺出来!”
    “就是!”
    “就是!”
    “汪汪汪……”
    在古代,特别是唐代以前,虽然朝廷都有货币发行。但大多数时候,穷苦人家之间的交易,还是以物易物为主。而穷苦人家交赋税,亦多是以物抵税。
    别管你规定的是每人每年收120钱,还是每人每年收600钱,咱统统折算成物来算。而这些折算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布!
    可不要瞧不起古代的布,哪怕是穷人家自织的粗布,平均价值也在100钱左右,折算成粮,便是4石!
    什么?4石粮很少?
    arenun  ?
    在汉代,一亩最好的旱地,年产粮顶多也就是2石不到的样子。一匹布换4石粮,你还嫌少?!99。99